心房顫動(房顫)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我國30~85歲居民患病率為0.77%。房顫是典型的老年病,年齡越大,患病的機率越高,80歲以上人群可以達到30%。這是否意味著,年輕人就不會患房顫呢?
1、初識“房顫”
房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伴發性房顫,另一種尚無明確發病原因的特發性房顫。年輕人是此類房顫的易發人群。房顫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了。
房顫是典型的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和致死率高的“三高”疾病,房顫會造給患者帶來生活、工作上的不便。房顫患者往往易出現頭暈、頭痛、易乏、氣短等症狀,有的出現胸痛,造成心功能不全、腦部缺血,嚴重時引發心力衰竭。房顫是造成腦卒中的最主要因素,房顫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4倍。
的確,房顫在年輕人中非常少見,但可以出現在一些特殊患者中,健康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可以發生房顫。
2、特殊狀態
健康人在大量飲酒、劇烈運動、精神過度緊張或過於疲勞時可以出現房顫。在各項關於飲食與房顫關係的研究中,酒精對房顫的促發作用是比較明確的。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過量飲酒不僅會使房顫易發,還可能導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胃黏膜損傷等,對健康危害極大。過度疲勞也可能促發房顫,但這種房顫往往是一過性的。可見,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同樣也有助於房顫的預防。
此外,房顫還可以發生在疾病急性期,如發熱、感染時,或手術後。心臟外科術後房顫的發生率高達25~50%。這種房顫往往也是短暫的,待疾病好轉或術後恢復,房顫一般也會消失。
3、合併器質性心臟病
部分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房顫發生率升高,其中一些疾病常於年輕人群發現,如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肌病。
風溼性心臟病(風心病)可以損傷心臟瓣膜,合併二尖瓣病變(狹窄或關閉不全)者更易導致房顫。雖然風心病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罕見,但在我國發病率仍然較高,特別是經濟、營養及衛生情況相對較差的地區。瓣膜病變嚴重時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術中可以同時治療房顫。瓣膜病變較輕不需要手術時可以考慮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
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特別是房間隔缺損與房顫關係較為密切。即便經過補片修補,術後圍繞補片還可以形成折返環誘發房顫或心房撲動(房撲)。不論是擴張型心肌病還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顫的發生率都高於一般人群。這些患者的房顫也可以通過導管射頻消融治療,但難度相對較大,成功率也要低一些。
4、伴發於預激綜合徵
預激綜合徵患者的心臟多了一條心房到心室的心電訊號傳導通路,屬於先天異常,心電圖可見典型的“預激波”。然而,人們發現這種心電圖異常往往是在青少年時期的入學或入伍體檢時。預激綜合徵可以合併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動過速最為多見,可達80%,合併房顫者也有15~30%,並且這種情況危險較大,房顫發作時甚至可以危及生命,需要治療,後面的文章還會專門介紹。
5、甲亢
前面的文章曾經提到,房顫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最常見的心臟表現。甲亢多見於20~50歲的女性,也可以算是年輕人房顫的原因之一。因此,年輕人發現甲亢時要警惕房顫的發生,出現房顫時也要進行甲狀腺功能的檢查。
6、遺傳因素
與高血壓、糖尿病相似,房顫也具有一定遺傳因素,但又不像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疾病明確由某種遺傳異常導致。有房顫親屬者發生房顫的風險可以升高40%。如果家庭中有多位親屬出現房顫,尤其又是發病年齡較輕且無其他促發因素的情況,本人也需要注意,並建議家庭成員完善相關遺傳學檢測。
房顫發生機制複雜,還有一部分年輕的房顫患者找不出任何已知的原因,被稱為“特發性房顫”。當然,也許隨著科技的進步,一部分“特發性”的原因也會明確。由此可見,年輕人離房顫並不遙遠,瞭解房顫的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幫助長輩預防和治療房顫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