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角病變是脊髓灰質炎的表現。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病毒呈小的圓球形,直徑為24~30nm,呈圓形顆粒狀。內含單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為20%~30%。病毒核殼由32個殼粒組成,每個微粒含四種結構蛋白,即VP1~VP4。VP1與人細胞膜受體有特殊親和力,與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關。
脊髓灰質炎是由病毒侵入血液迴圈系統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症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脊髓灰質炎病毒潛伏期為3~35 天,一般為7~14 天。臨床上可分為無症狀型、頓挫型、無癱瘓型及癱瘓型等四型。
1、無症狀型(即隱性感染):
佔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後無症狀出現,但從咽部和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相隔2~4 周的雙份血清中可檢出特異性中和抗體的4 倍增長。
2、頓挫型:
約佔全部感染者的4%~8%。臨床上表現為發熱、疲乏、頭痛、嗜睡、咽痛、噁心、嘔吐、便祕等症狀,而無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症狀。此型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 曾觀察到下列三種綜合徵:
①上呼吸道炎,有不同程度發熱、咽部不適,可有感冒症狀,咽部淋巴組織充血、水腫;
②胃腸功能紊亂,有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 腹部不適,可有中度發熱;
③流感樣症狀,有發熱及類似流感的症狀。上述症狀約持續1~3 天,即行恢復。在早期可從咽部、糞便和血液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在恢復期可從血清中檢出特異性的中和抗體和補體結合抗體。
3、無癱瘓型:
本型特徵為具有前驅期症狀,腦膜刺激徵和腦脊液改變。前驅期症狀與頓挫型相似,幾天後出現腦膜刺激徵。患者有頭痛、頸痛、背痛、嘔吐、頸部和背部強直,凱爾 尼格(kernig)和布魯津斯基(Brudzinski)徵陽性。三腳架徵(患者在床上起坐時兩臂向後伸直支撐身體)和霍伊內(Hoyne)徵,(患者 在仰臥位時,將其肩部提高可見頭向後傾)亦可為陽性。
腦脊液檢查符合無菌性腦膜炎的改變(白細胞數及蛋白含量輕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培養無菌生長)。在整個病程中無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改變。本型在臨床上與其他病毒所引起的無菌性腦膜炎難以區別,需經病毒學或血清學檢查才能確診。患者 通常在3~5天內退熱,但腦膜刺激徵可持續2周之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