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大腸癌患者可獲滿意療效
在近日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中國論壇上,首次披露的一個與大腸癌發病相關的K-ras基因的調研資料顯示,我國65.9%的大腸癌患者的基因型為野生型,通過目前最先進的K-ras基因檢測結合個體化靶向治療,約60%的K-ras野生型大腸癌患者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大腸癌唯一的根治手段,但是單純的手術治療對一些病人,特別是中晚期的病人還不足以達到完全根治的目的,還需輔助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指抗腫瘤藥物靶向性地與腫瘤的不同特異性靶標位點發生作用而殺死腫瘤細胞,靶向治療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療腫瘤模式。
基因檢測篩查勢在必行
在長期的觀察、臨床治療過程中,醫學界逐漸發現,同樣性別、同樣的年齡,甚至同樣分期的病人,用同樣藥物的時候,有的療效好、有的療效差,說明大腸癌患者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只有同病異治、因人而宜,實施個體化治療,才能針對不同型別的病人選擇適合他們的藥物,K-ras基因成為第一個可用於對大腸癌靶向治療藥物進行選擇的生物標記物。
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大腸癌發生與基因有關,如K-ras基因的點突變、生長抑制基因P53的突變、APC基因丟失、DCC基因突變等。近年來,國際醫學界開展了大量有關K-ras基因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員發現,K-ras基因就像我們體內一個“開關”,它在腫瘤細胞生長以及血管生成等過程的訊號傳導通路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正常的K-ras基因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而一旦發生突變,它就會持續刺激細胞生長,打亂生長規律,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
K-ras基因檢測是目前醫生了解大腸癌患者癌基因狀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K-ras檢測已經成為大腸癌患者內科治療前的必做常規檢查。K-ras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幫助醫生了解K-ras基因有沒有發生突變,更重要的是它有助篩選出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靶向藥物治療,實現對大腸癌病人的個體化治療,從而達到良好的預後,延長患者生存期,同時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治療費用和毒副作用。
K-ras基因分為正常狀態(稱為野生型)和異常狀態(突變型)兩種型別。一項多國科學家參與的大型III期臨床試驗(CRYSTAL)研究表明,對於K-ras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一線接受西妥昔單抗(愛必妥)聯合化療有效率達59%,腫瘤進展風險下降了32%,整個的疾病控制率將近90%左右,無疾病進展生存期也大大延長。75個國家已批准愛必妥用於治療大腸癌。
從目前全球的檢測結果來看,60%左右的大腸癌患者的K-ras基因為野生型,我國近40家檢測中心已完成K-ras基因檢測近1000例,其中65.9%為野生型。K-ras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如果大腸癌患者的K-ras基因為野生型的話,通過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在化療基礎上加愛必妥靶向治療藥物,60%左右的大腸癌患者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