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王真權

  1.大腸癌治療現狀

  大腸癌是指發生在結腸、直腸、盲腸的惡性腫瘤。祖國醫學將該病歸為腸覃、積聚、髒毒、鎖肛痔等範疇,並早對其有所認識, 稱之為不治之症。正如《外科大成))所說: “鎖肛痔, 肛門內外如竹節鎖緊,形如海蜇。裡急後重,便糞細而帶匾,時流臭水,此無治法。"但是,早期手術根治,術後採用化療、放射療法,並結合正確的中醫辨證施治,對改善大腸癌術後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能認為癌瘤的區域性切除,癌症對人體的危害就消失了,必須看到癌瘤對人體的損害仍然程度不同的存在,並且由於手術對人體的嚴重損傷,以及放療、化療藥物對人體的損害, 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心理治療的綜合治療方法是目前治療該病的發展方向。

  2. 辨證論治

  大腸癌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確,但其發生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良性腫瘤惡變、飲食不當,致癌物質的食入、遺傳免疫功能失常等因素有關。祖國醫學認為,該病多因飲食不節、內蘊溼熱,或因憂思抑鬱、七情所傷、胃腸失和及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或因久瀉久痢、脾虛失運、溼毒內生、臟腑濁氣下降;或因寒熱、痰溼、氣滯、血瘀等邪毒鬱積、久聚成塊,積聚於肛腸而發為本病。正如《靈樞?九針論》中說: “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刺節真邪篇》中又說: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於筋溜… 腸溜。”但是,手術只是區域性的治療,毒邪的他處侵犯及病理產物的積累,還有手術放療化療的傷害,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因此,有著標本緩急正邪虛實之異。

  2.1 扶正固其本

  腫瘤乃可見之物,其屬性為陰,即《內經》所謂“陽化氣,陰成形。”腫瘤的形成又常與陽氣不足、寒凝瘀滯有關,如《靈樞?百病始生篇》雲:“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矣。”又如《憬嶽全書?積聚》又云:“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素體先稟不足,或後天調護失當導致陽氣虛損,或因手術人為損傷或放化療的刺激而耗傷氣血皆可動其根本。經過多年的大腸癌術後臨床觀察與研究,為氣血兩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三型多見。治療上以益氣健脾,滋養肝腎,溫補脾腎為扶正補虛大法,通過扶正固本,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能力,從而達到控制腫瘤的發展,臨床多用四君八珍類養其氣血,藥如黨蔘、黃芪、白朮、淮山藥、薏苡仁、當歸、赤芍等;以六味丸腎氣丸或左、右歸丸等經方調其陰陽,藥如補骨脂、菟絲子、生地、麥冬、女貞子、附子、乾薑、肉桂、細辛、山萸肉、龍骨、牡蠣、炙麻黃等。

  2.2 祛邪治其標

  腫瘤的發生,其本固然在於正氣,然腫瘤形成必有邪毒蘊結,氣滯血瘀、痰溼凝聚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即有標實的一面。就大腸癌術後而言,邪毒溼熱、氣血淤滯是其病機變化中邪實的方面,而且,如果這些毒邪和病理產物長期滯留不去,病情的急劇變化,就可能出現諸如隆閉、驚厥、抽搐、血崩甚則亡陰亡陽等多種危急症候,影響別人安危,在治療上,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當先緩其急。當然,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多多注意病理毒邪的祛除,常常是可以避免危重之候的出現。通過臨床觀察,溼熱毒蘊型和氣血瘀滯型最為多見。

  溼熱毒蘊型:臨床常見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大便溏薄或裡急後重,黏液血便,便下膿液、惡臭、潰瘍久不收口、滲物惡臭。術後癌忡已取,但全身仍疲軟無力,納差,大便次數多而稀溏,腹中隱隱作痛,面色臘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當清熱利溼解毒。常用白頭翁、馬齒莧、敗醬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毛慈菇、石上柏、板蘭根、紅藤、山豆根、魚腥草等。

  氣血瘀滯型,臨床可見:納呆腹脹,腸鳴竄痛,腹塊拒按,術後傷口劇烈疼痛,便下膿血黏液,裡急後重,舌質紫黯、有瘀斑,脈澀。治療當行氣活血化瘀。常用藥如莪術、三稜、乳香、沒藥、紅花、川芎、歸尾、丹蔘、赤芍、香附、枳殼、厚朴、芍藥。

  2.3 標本兼治

  針對大腸癌術後的各種併發症如出血、感染、疼痛等施治,則屬治標。但癌症常表現複雜的本虛標實之症,治當標本兼顧;當標症急迎時,則先治標,兼其本以本為主時,宜固其真陰真陽,兼治其標。標本兼治是臨床常用方法。

  3 驗案舉例

  患者男性,82歲。直腸癌Miles術後5天,併發腸梗阻、陰囊水腫、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右下肢面板溫度略高。患者術前合併左下肺多發囊狀支氣管擴張並感染。血管外科會診考慮:病情危重,暫不宜溶栓,予右腿抬高制動,予丹蔘注射液靜脈滴注、腸溶阿斯匹林鼻飼等治療,同時結合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化痰等對症治療。3d後患者人工肛排氣排便,但陰囊水腫及右下肢腫脹未減輕。刻診:患者臥床,體瘦,神疲乏力,昏昏欲睡,畏寒,咳嗽,痰色白而多,易咯出,無惡寒發熱,汗出,喜熱飲;舌淡紅、苔白稍膩,脈沉細。查人工肛色稍暗,部分黏膜表面糜爛,人工肛排氣排便;腹部切口及會陰部切口傷口乾潔;陰囊腫大,壓痛,表面光亮,大小約10 cm×7 cm,未見化膿;左側大腿腫脹明顯。下肢深靜脈彩超示: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並管腔阻塞,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中醫辨證為腎陽虛寒,痰濁內阻;治法:溫陽化痰、宣肺止咳。方藥如下:熟附子10 g,炙麻黃6 g,乾薑10 g,生半夏5 g,細辛5 g,茯苓20

  g,肉桂1.5 g,炒黃柏10 g,炒知母15 g,炒白朮15 g,北杏仁15 g,桔梗15 g,射干15 g,炙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3天后患者陰囊水腫及右下肢腫脹明顯減輕,全身症狀改善明顯,在原方基礎上加減,續服7劑中藥後陰囊水腫及右下肢腫脹完全消失,咳嗽等症狀也一併緩解。

  按:本案例病情危重,西醫對症治療後腸梗阻、陰囊水腫及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未見減輕。中醫辨證論治,首辨病性之陰陽,患者畏寒、喜熱飲、痰多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臨床表現為陽氣虛;然後確定病位,患者神疲乏力、昏昏欲睡、脈沉細,正如《傷寒論》雲:“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治病必求其本。“本”即陰陽。對虛寒性疾病,羅氏在臨床上遵循《內經》“以熱治寒,勞者溫之”的原則,所以辨為少陰陽虛證,並痰濁內阻,予真武湯加減。方用熟附子、乾薑、細辛、肉桂溫陽,麻黃 北杏仁、桔梗、射干宣肺止咳化痰,白朮、茯苓、生半夏健脾燥溼,炙甘草、炒黃柏、知母佐制,以防方中辛溫之藥傷陰之弊。全方藥簡力專,效如桴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