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周腹壁缺損是臍膨出(omphalocele)的症狀之一,又稱臍疝,是由於胚胎在6~lO周時腹中部、臍周腹壁發育缺陷,面板、肌肉和筋膜缺損,致使胎兒生理性中腸疝延遲消失甚至不消失,腹腔內容物突出於臍帶內腹壁外,表面覆蓋腹膜和羊膜。
臍疝在臨床上分嬰兒臍疝和成人臍疝兩種。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cm,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發育腹壁增強能自愈。如患兒已逾2歲而臍疝仍未自愈,應手術治療。
嬰兒臍帶脫落後,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且在嬰兒時期兩側腹直肌前後鞘在臍部未合攏,留有缺損,這就造成了臍疝發生的條件。各種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瀉、過多哭鬧等,皆能促使臍疝的發生,疝囊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面板覆蓋,面板與腹膜之間為薄層結締組織,突出的內臟多為小腸、大網膜等,很少發生嵌頓。
患者臍部可復性腫塊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尤其在嬰兒啼哭時更為明顯,一般無其他症狀。由於嬰兒腹壁及疝環均較柔軟,嵌頓甚為罕見。臍部腫脹者,即臍部有一半球形腫塊,臍周腫脹,臍窩溼潤、腫脹,滲出有臭味,可為膿性或混有血性都是臍炎的臨床診斷的症狀。
另外,患者若是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cm,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發育腹壁增強能自愈。鑑於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可先予非手術治療,用膠布貼敷療法,即取寬條膠布將腹壁兩側向腹中線拉攏貼敷固定以防疝塊突出,並使臍部處於無張力狀態,而臍孔得以逐漸癒合閉鎖。每週更換膠布1次,如有膠布皮炎,可改用腹帶適當加壓包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