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心外科 副主任醫師 崔海銀

  胃鏡下切除(EMR/ESD,粘膜切除,粘膜剝離)

  胃鏡除了可以診斷疾病,還能治病嗎?

   是的,隨著技術的進步,胃鏡早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診斷工具,對內鏡醫生來說,它更是一個很好的治療工具。

  有很多胃鏡下專用的器械,醫生可以用它們來做注射、切除等,就好象是醫生手臂的延長,使有些疾病不再需要開腹手術,在胃鏡下就能完成。

  最基本的內鏡下治療,是息肉切除、止血,更進一步的,可以進行狹窄的擴張、放置支架、取異物等,近年來最大的進步,是可以在胃鏡下切除大塊的粘膜,稱為EMR和ESD。

  什麼是EMR和ESD?

  要了解這兩種內鏡下的微創切除方法,首先要了解一下胃壁的結構:按照從裡到外地順序,胃壁分為粘膜層、粘膜下層、固有肌層和漿膜層。

  粘膜下層裡面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管,這也是腫瘤一旦生長到粘膜下層,就有可能發生轉移的主要原因。

  粘膜下層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疏鬆,用針向其中注射液體,就可以把粘膜下層撐開EMR和ESD就是利用粘膜下層的這個特點,EMR的全稱是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SD的全稱是內鏡下粘膜下層剝離術,當粘膜下層被撐開後,EMR是像切息肉一樣用圈套器將病灶一塊一塊切除,ESD是用電刀,在胃鏡直視下,把粘膜層的病灶逐漸遊離,最後完整的剝離下來。

  EMR最大的優點是對技術要求相對簡單,缺點是對病灶不能做整塊切除;ESD的優點就是可以整塊切除病灶,這對病理診斷特別重要,相對的不足就是對操作醫生的內鏡技術要求比較高,只有少部分內鏡醫生可以勝任這樣的操作。

  什麼樣的病變適合做EMR/ESD?

  主要是胃壁粘膜層的病變,比如癌前病變和早癌,有些粘膜下層的腫塊,甚至固有肌層的包塊,只要大小合適,也可以用EMR/ESD切除和傳統的手術切除相比,內鏡下切除有哪些優點呢?

  EMR/ESD最大的優點,在於微創。因為只是區域性切除粘膜,對全身的狀態幾乎沒有影響,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病人在術後24小時就能恢復飲食,3-4天就能出院;同時,食管或胃的完整性得以保留,對其功能不會造成影響。

  內鏡下切除的方法,安全嗎?

  總的來說,是成熟的治療技術,對有經驗和資質的內鏡醫生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主要的併發症,是出血和穿孔。一般出血通過胃鏡都能止住。大部分穿孔能用金屬夾夾閉,但少數情況下,穿孔需要外科手術才能治好。

  出現併發症時,病人的住院時間可能會延長。

  如果選擇做內鏡下的切除,病人和家屬要注意哪些?

  首先要選擇內鏡技術比較強的綜合性醫院。因為EMR/ESD對操作醫生的內鏡技術要求很高;同時,這樣的治療不僅需要內鏡醫生,還需要的是包括護士、麻醉醫生等在內的一個團隊的治療。

  治療前要和醫生有充分的溝通。

  需要住院,一般住院時間在5-7天,除了胃鏡,手術前還需要檢查超聲內鏡、心電圖、胸片、驗血,對年齡大的病人,可能還需要查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有高血壓的病人,不能使用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壓藥,阿司匹林要停用7天以上。

  手術前的病理是活檢的結果,不能完全反映病變的情況,手術切下來的是大塊的完整的標本,因此手術後的病理結果,才是真正反映實際病情的結果,和手術前可能會有不同。

  治療後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吃藥,定期複查胃鏡,一般是在手術後1-3個月、6個月、12個月時各複查一次,以後每年一次。

  什麼是內鏡下的隧道技術?

  這是在ESD的基礎上發展的新技術,簡單的過程是,先在粘膜上開個小口,然後胃鏡通過這個口鑽入粘膜下層,並逐步的分離,在粘膜下層建立一個隧道,根據需要,隧道的長度一般在5-15cm。在治療結束後,粘膜上的切口可以用鈦夾封閉,保持粘膜的完整性。

  這種技術可以用於切除食管壁固有肌層的間質瘤,以及切開固有肌層,緩解肌肉痙攣,治療賁門失弛緩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