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白皮書》,截至2009年,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鬆症,另有2.1億人骨量低於正常標準,存在骨質疏鬆的風險。
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總患病率為15.7%。而這一比例還將逐步增加。骨質疏鬆容易導致骨折,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所以正確認識、早期診斷、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有很多誤區。
誤區1 :只有缺鈣才疏鬆
骨質疏鬆的原因或誘因很多,如:①體重過低;②性激素低下;③吸菸;④過度飲酒;⑤過度飲咖啡、碳酸飲料;⑥體力活動缺乏;⑦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⑧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等;⑨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劑等;⑩老年人群:女性≥50歲,男性≥60歲時。
誤區2 :只有老年人才會有
事實上,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包括青少年型)三種。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而特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誤區3 :不摔倒就不會骨折
患有骨質疏鬆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輕微動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沒有明顯的外傷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噴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見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橈骨、股骨上端,這些輕微的骨折可以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應注意檢查及早明確診斷並及時治療。
誤區4:確診患者無需做骨密度
骨密度測定不但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也可用於隨訪骨質疏鬆的病情變化和評價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已經明確患有骨質疏鬆的病人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測定,以瞭解骨質疏鬆的病情變化與評價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效果。一般來說,可以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
誤區5 :血鈣正常就沒事
血鈣正常不等於骨骼中的鈣正常。血液中的鈣含量通過多種激素的調節使其維持在狹小的正常範圍內,這些激素是: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當鈣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導致機體缺鈣時,骨骼這一巨大的鈣儲備庫中的鈣將釋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鈣維持於正常範圍內,此時骨中的鈣發生流失;當膳食中鈣攝入增加時,則通過成骨細胞重新形成骨質而重建鈣的儲備,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發骨質疏鬆。
誤區6:骨質疏鬆不能運動
防治骨質疏鬆,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一些已經確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聽說這種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動,片面地認為只能在家裡靜養或躺著、坐著。實際上,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迴圈,增強骨密度,減緩骨質疏鬆的程序。特別是在陽光下活動,還能增強維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於鈣在體內的利用。
誤區7 :骨質疏鬆不用治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不斷增加,一些與增齡相關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關注的四大疾病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骨質疏鬆,這些疾病的發生均與增齡有關,也可以說與自然衰老有關,但是並非不需要治療或沒有辦法治療。事實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其中骨質疏鬆即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補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而減輕病人的疼痛、預防骨折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並延長其壽命。
誤區8: 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很多人認為喝骨頭湯可以補鈣,其實這是不科學的。骨頭湯裡的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但經檢測證明,骨頭湯裡的鈣含量非常少,有科學家做了這麼一個實驗:用5公斤豬骨頭加上5公斤水,在高壓鍋裡熬10小時,結果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不過10毫克。而同樣
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達到200毫克,遠高於一碗骨頭湯。如果要補充人體每天所需要的鈣,需要每天喝500碗骨頭湯,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骨頭湯裡也更缺少具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老年人應注意多喝骨頭湯可能會引起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誤區9: 有骨質增生,就不可能有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常常合併骨質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質增生常常是繼發於骨質疏鬆後機體的代償過程中發生鈣異位沉積所致,這時鈣常常沉積於骨關節表面而形成了“骨刺”,治療骨質疏鬆可以糾正機體缺鈣狀態,從而部分糾正這一異常過程,減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減少,因此骨質增生合併骨質疏鬆的患者仍然需要抗骨質疏鬆治療。
誤區10 :“腎結石”=不缺鈣
導致腎結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過度鹼化或尿中草酸過多,甚至因骨骼中鈣流失過快過多,而導致尿鈣排出過多,均會引起腎結石,所以腎結石的患者應當警惕是否有骨鈣流失的情況。當然過多補鈣或應用活性維生素D也可導致腎結石,所以在骨質疏鬆治療中,補鈣應適當,及時監測血鈣、尿鈣、尿鈉與尿pH值,及時調整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