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骨傷科 住院醫師 王從安

  1、病因病機

  椎間盤退變、過度勞損、關節突關節錯位及椎間軟組織鈣化是脊柱損傷的主要病理變化;氣血不足、肝腎虧損、外邪入侵、外傷及勞損是脊柱損傷的中醫病因病機;脊柱小關節紊亂壓迫植物神經是導致脊柱損傷所致相關疾病的發病基礎。

  2 、綜合治療

  脊柱小關節紊亂導致的頸、肩、腰腿痛致病人群廣,病程長,纏綿難愈,單純某一種方法治療此類疾病難免有侷限性,所以師彬主任強調在辨證論證和整體觀念下的綜合治療。

  2.1 三維平衡正脊療法(手法) 三維平衡正脊,又稱“三維定點平衡正脊”,是以脊柱解剖生理學和生物力學為基礎,將傳統推拿、i伸、斜板、旋轉推壓等手法融為一體,以牽引i伸、分筋彈撥、按壓梳理、旋轉復位等整復手法作用於脊椎背膂,以糾正病變脊椎錯位,恢復脊柱生物力學平衡為主要治療目標,從而治療脊柱病變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種相關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三維平衡正脊手法強調“三維、定點、平衡、正脊與整脊”。定點: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及影像學資料確定病變的部位。根據病變部位確定正脊治療重點及主要糾正的椎體和所要糾正椎體的調整方向。平衡:注重內外、筋骨、上下的平衡。

  即強調脊柱病與脊柱相關病治療的平衡,又重視骨與軟組織的平衡,在整個治療中還要求將整個脊柱作為一個整體,在治療頸椎病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其胸腰椎的變化。正脊與整脊:即要“糾正”人體錯位失衡的椎體,又要“調整”異常的脊柱骨關係。每天治療1次,每週治療5次為1療程。

  2.2 鍼灸、拔罐、推拿 師彬主任鍼灸重視經絡辯證和臟腑辨證,因病、因人、因時針刺。病在表,針刺淺如飄;病在裡,針刺深至骨。並考慮病人的體質和耐受性,有的病人膀胱經及督脈針刺50多針;而有的病人甚怕疼痛,可能僅1、2針。同時,師彬主任還把西醫解剖理論應用在針刺選穴上,常規選穴同時,在肌肉起止點針刺。

  師彬主任說“所出為井”,是指經氣的起源的位置,同樣肌肉的疼痛也要刺激肌肉的“井部”,即肌肉的起止點。針刺一般每天1次,1周5次。如若寒滯經絡、氣血痺阻型的病症一般加艾灸或者溫鍼灸。病人針刺後常規推拿及拔罐治療。

  師彬主任在推拿上也很講究,推拿是個力氣活,也是技術活。推拿一定要辨證,要經絡推拿。推拿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並結合脈診,根據病人的脈象的情況決定推拿的循經、力度等。時刻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滲透”。

  2.3 理療 有無菌性炎症者給予超短波、高熱頻及鐳射照射治療等;老年骨質疏鬆者給予骨質疏鬆治療儀治療。每天1次。對女性帶環、身體裡有金屬者或帶有心臟起搏器者及女性月經期、懷孕者禁止物理性治療。對眼球及睪丸等特殊部位一定要注意。

  2.4 藥物治療 常規藥物治療:區域性水腫者給予甘露醇或者七葉皁苷鈉靜滴,有無菌性炎症導致的疼痛者給予高烏甲素靜滴,骨質疏鬆、骨量減少或增生明顯者給予骨肽等靜滴;同時給予甲鈷胺等營養神經藥物穴位注射。師彬主任提示在患者急性疼痛期或者水腫期一定要慎用活血化瘀藥物,減少藥物對水腫及炎症因子吸收的不利影響。

  中醫中藥辯證治療:針對頸椎病的上肢麻木等症狀選用頸痛舒貼劑,1次2貼,1日1次;對於有骨質疏鬆或者骨量減少者配合柔肝健脾湯[7](組方:黨蔘12g、炒白朮10g、茯苓10g、黃芪20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山藥15g、甘草6g、赤白芍各12g、當歸l0g、柴胡9g、枳殼12g、制附子9g、川杜仲12g、淫羊霍12g、補骨脂15g、丹蔘20g、全蠍9g、仙靈脾10g、紫河車12g、龜板12g、三七10g),水煎服,日1劑;對於增生、骨質改變明顯者應用複方活血膏[8],每次2貼,每日1次。

  2.5 針刀、三維牽引治療 應用針刀技術,整體鬆解脊柱相關病症的粘連的瘢痕攣縮。在施術部位,用活力碘消毒後,用1%的利多卡因區域性浸潤麻醉,每個治療點注藥1ml,嚴格按照四步規程進針,針刀經面板、皮下組織、筋膜達病變組織,縱疏橫剝3刀,術畢,拔出針刀,區域性壓迫止血3分鐘後,創可貼覆蓋針眼。術後常規口服3天阿莫西林,預防感染。每週1次,3次為1療程。

  對於腰椎小關節紊亂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患者可行電腦控制三維牽引治療,牽引距離45-60mm,屈曲度11°-16°,旋轉左右各0°-18°,牽引後在條件允許下同時行上述針刀治療。牽引後8小時內絕對臥床(仰臥),3天內儘量臥床,腰下平臍墊2-75px厚浴巾20天到2各月不等。每週牽引1次,一般2-3次。

  2.6 中藥燻蒸 患者非急性疼痛期、無水腫及無軟組織破損,頸、背、腰部等肌肉緊張,肌張力較高時給予中藥燻蒸,用藥為師彬主任自擬舒筋活血止痛方,組方:當歸20g、川芎20g、桃仁20g、紅花20g、蘇木30g、荊芥30g、防風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五加皮30g、白芷30g、乳香20g、沒藥20g、制川烏30g、制草烏30g、皁刺30g、冰片20g、生梔子30g、生黃柏30g、生大黃30g、威靈仙30g、海桐皮30g。1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40分鐘,注意防止患者燙傷和區域性腫脹。

  在患者出院之後,根據病情,讓其用此方水煎外洗,或做成藥袋熱敷頸、腰、膝等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鐘,1副藥用3天(3次),連續用藥2周到3個月,以延續治療,鞏固療效。

  2.7 心理治療 慢性疼痛患者一般病史長,患者在承受病痛時內心也飽受煎熬,長久的病痛使患者有焦慮、抑鬱等症狀,給予心理疏導,適當應用抗抑鬱藥物,對患者疼痛的治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1]。

  3、病案舉例

  3.1 女,41歲。左上腹疼痛1年,加重2月。患者1年前搬運重物後出現左上腹疼痛,胃鏡診斷為“胃竇炎”。疼痛時有發作。2月前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出現左上腹部持續性隱痛,偶有短暫劇痛,但多幾分鐘內緩解。查體:體溫、脈搏、血壓等均在正常範圍。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正常。

  T8棘突左側壓痛(+)。胸椎X線片顯示:T8棘突左側偏歪。診斷:胸椎小關節紊亂。先在患者背部行常規推拿手法,放鬆背部肌肉,然後運用脊柱旋轉扳法,醫者一手拇指或掌跟頂住T8棘突向右側推,另一手拉右側肩部使脊柱向左側旋轉,雙手協呼叫力,常聞及“咯咯”的復位聲,表示手法復位成功。同時行上述鍼灸、拔罐、理療、燻蒸、藥物等治療。連續治療兩週後,患者自述無疼痛,查體T8棘突兩側均無壓痛,隨訪兩個月,疼痛未復發。

  3.2 女,38歲。頸肩部疼痛、酸脹3年。3年前長期伏案工作後出現頸肩部疼痛、酸脹,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頸椎病,行鍼灸、推拿等治療及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後病情暫時緩解,不幾日疼痛、酸脹又復發,有時因頸肩部疼痛不能扭頭,影響工作。輾轉多家醫院,未見明顯好轉。

  查體:顱神經檢查無異常,胸背部未見畸形,心肺聽診無異常,觸診下頸部棘突兩側肌肉壓痛(+),肩胛骨內側壓痛(+),T4棘突左側壓痛(+),深觸有結節,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雙側肱二三頭肌反射正常,雙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側椎間孔擠壓試驗(-),雙側Hoffmann徵(-)。頸胸椎平片顯示:C5、C6頸椎棘突向左側偏歪,胸椎未見明顯。

  診斷:頸椎病(頸型)。治療方法:1頸部臥位旋牽扳手法。2鍼灸、推拿、拔罐、中藥燻蒸治療。3消炎止痛、營養神經、緩解肌肉痙攣等藥物應用。4擇日行鍼刀鬆解粘連術。治療1周後,患者疼痛、酸脹症狀好轉;1月後疼痛、酸脹症狀消失,痊癒。囑其清淡富營養飲食,注意保暖,適當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