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曾位居美國女性死因第一位。隨著宮頸刮片檢查的出現及宮頸癌篩查的廣泛應用,宮頸癌相關死亡率已經顯著下降。隨著對宮頸癌演進過程的瞭解及篩查方案的進步,目前需要有新的篩查指南來確定宮頸癌最佳篩查方案,以預防侵襲性病變的同時、將過度篩查有可能導致的負面作用降至最低。
致癌性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可導致癌前病變的發生、最終形成浸潤性癌。儘管性活躍個體HPV感染的機率高,但僅有少數感染者會進展為持續性。早期的宮頸癌篩查方案是為檢出並治療那些宮頸細胞學高危的女性,目前通過精確檢出持續性HPV感染者,篩查建議已經轉變為著眼於發生浸潤性病變風險最高的患者。2011年,美國癌症協會(ASC)、美國陰道鏡及宮頸病理學會(ASCCP)、美國臨床病理學會(ASCP)更新了宮頸癌篩查共同指南,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也於2012年對這方面內容做了更新。
開始篩查的最佳年齡
不論女性初次性交年齡如何,均應自21歲起開始進行宮頸癌篩查。儘管宮頸細胞學檢查在顯著降低美國宮頸癌總體發病率方面功不可沒,但15-19歲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極低,約為每年每十萬人0.15例,且過去的七八十年內沒什麼改變。青春期女性的HPV感染及癌前病變很可能為一過性,因此21歲以前女性進行篩查很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陰道鏡檢查、但卻對宮頸癌預防沒什麼影響。此外,對這一年齡組的人群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焦慮,且可能導致以後對篩查指南的依從性產生不利影響。儘管對21歲以下女性並不建議進行宮頸癌篩查,但作為醫師還是應抓住每年體檢的機會強調一下生殖系統健康及對未來健康有利的相關措施,如HPV疫苗、減少危險性行為、以後的篩查建議等。
女性宮頸癌篩查的頻率
目前的宮頸癌篩查指南對21-29歲女性和30-65歲女性是區別對待的。21-24歲女性發生一過性HPV感染的機率較高,而30歲以上女性則持續性HPV感染及發生浸潤性病變的機率較高。但要注意,任何年齡組、任何方法,都不建議每年進行篩查。
21-29歲女性應通過液基細胞學或傳統刮片法每3年進行一次篩查。如果21歲之前進行了篩查的話,其結果可沿用至21-29歲期間。該年齡組並不建議進行聯合高危HPV篩查。由於該年齡組一過性HPV感染的機率較高,因此常規進行HPV檢測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陰道鏡檢查、活檢或切除,從而對以後的生殖道健康及生育產生不良影響。
30-65歲女性則應每5年篩查一次,且應進行細胞學及高危HPV聯合篩查。一項對多個研究進行的綜述證實,聯合HPV進行篩查可以增加宮頸上皮內瘤變(CIN)3級或宮頸癌的檢出率,從而降低後期篩查中這類病變的檢出率。歐洲多項研究證實,如聯合篩查結果為陰性,則6年後CIN3或宮頸癌的檢出率較低,僅為0.28%。加利福尼亞州北部Kaiser醫療機構進行的篩查中,也支援這一結果:聯合篩查結果為陰性,5年後形成CIN3級或更高級別病變的風險僅為0.08%。當然,每3年單獨進行一次細胞學篩查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項研究比較了宮頸細胞學篩查結果陰性後每1年、2年、3年進行篩查時發生宮頸癌的風險。作者認為每3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篩查也是可以接受的篩查方案,可以在獲益與不利影響間達到恰當的平衡。儘管HPV疫苗接種率的增加有望降低持續性HPV感染的機率,但一定要強調疫苗接種不可影響目前的篩查計劃。
停止篩查的最佳時間
最近10年內篩查結果正常的65歲及以上女性,就不必進行常規宮頸癌篩查了。10年的時間,也就是3次連續陰性細胞學結果、或連續兩次聯合篩查結果的時間。老年患者的宮頸移行帶較窄,不易感染HPV,65歲以上女性高危HPV暴露後,僅有少數患者會發生持續性感染。其實,即使HPV持續性感染,發生宮頸癌也需要多年才可以,因此對這一人群進行篩查只會檢出少量CIN2或以上病變,對宮頸癌的預防以及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效果有限。
對特殊人群篩查的建議
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發生CIN3或更高級別病變、甚至浸潤性病變的風險較高。對於這類患者需另行制定合適的篩查方案。
此前曾因癌前病變進行治療過的女性,應在治療後6個月及1年時分別進行隨訪細胞學檢查。如果治療後兩次細胞學檢查結果正常,可以迴歸正常年齡組篩查方案。但這類患者即使篩查過程中年齡大於了65歲,也應連續篩查直至滿20年。
進行過全子宮切除的女性只要此前未因CIN2或更高級別病變治療過,就無需連續篩查了。即使該組女性有了新的性伴侶,也不必建議進行常規細胞學篩查或聯合篩查,因為她們發生陰道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陰道癌的機率很低。以往20年內具有CIN2或更高級別病變病史、且已行全子宮切除的患者應繼續按照指南要求進行篩查。
HPV陽性女性應在確診後第一年內每6個月進行一次細胞學篩查,以後每年進行一次篩查。尚無切實的證據支援常規進行HPV聯合篩查,但如果細胞學檢查結果為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則推薦進行高危型HPV檢測。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