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副主任醫師 高隨寬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轉移的發生率為65%~75%,而首發症狀為骨轉移者佔27%~50%。椎體是乳腺癌骨轉移的常見部位,約佔50%,其次是肋骨、骨盆、顱骨、肱骨、股骨、脛腓骨和肩胛骨等,骨轉移部位主要表現為溶骨性病變。疼痛是大多數骨轉移瘤的首發症狀,發生率>80%,有的病灶很小即出現疼痛。骨放射性核素掃描(ECT)用於乳腺癌出現骨疼痛、骨折、鹼性磷酸酶升高、高鈣血癥等可疑骨轉移的常規初篩診斷。MRI、CT和X線檢查是骨轉移的影像學確診檢查方法。有研究顯示,PET/CT具有與ECT相似的靈敏性,更高的特異度,可用於對乳腺癌骨轉移治療後病情的跟蹤。必要時需要通過骨活檢獲得病理診斷。

  乳腺癌骨轉移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骨相關事件(SREs),其定義為骨痛加劇或者出現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體壓縮或變形、嵴髓壓迫、骨放療後症狀、高鈣血癥。乳腺癌骨轉移的特點在於SREs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的自主活動和生活質量,但骨轉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脅患者生命,不伴內臟轉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對較長。

  乳腺癌骨轉移的治療目標是:

  ①預防和治療SREs;

  ②緩解疼痛;

  ③恢復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④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期。

  乳腺癌骨轉移,已經被作為一個全身疾病來看待,因此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有:

  ①化療、內分泌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等,用於轉移性乳腺癌的基本原發腫瘤治療;

  ②骨改良藥物治療(雙膦酸鹽、地諾單抗),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SREs;

  ③手術治療,用於單發或有限的骨轉移病灶的積極治療;

  ④放射治療,用於區域性治療,為首選;

  ⑤鎮痛及其它支援治療。

  化療、內分泌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

  為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基本藥物治療。復發轉移性乳腺癌選擇治療方案,要考慮患者腫瘤組織的激素受體狀況(ER/PR)、HER-2情況、年齡、月經狀態以及疾病進展是否緩慢。原則上疾病進展緩慢的激素反應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選內分泌治療,疾病進展迅速的復發轉移患者應首選化療,而HER-2過表達的患者應考慮含曲妥株單抗的治療方案。基於乳腺癌骨轉移一般不直接構成生命威脅,且不合並內臟轉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對較長,因此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強烈化療。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如ER和PR陰性、術後無病間隔期短、疾病進展迅速、合併內臟轉移、對內分泌治療無反應者應考慮化療。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乳腺癌骨轉移姑息性治療的有效方法,用於乳腺癌骨轉移治療的主要作用是緩解骨疼痛、減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險。放射治療包括體外照射與放射性核素治療。

  手術治療

  診療過程中是否選擇手術治療、選擇何種手術治療方法是臨床醫生經常面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骨轉移、評估長骨和嵴柱潛在病理骨折的風險。乳腺癌骨轉移的手術指徵:預期生存期大於4周、病理骨折或者嵴髓受壓、骨病灶直徑大於2.5cm、骨皮質破壞大於50%。

  止痛治療

  非甾體類抗炎藥是骨轉移止痛治療的基礎用藥,當止痛效果不佳或出現中重度疼痛時,推薦合用阿片類止痛藥。按時應用阿片類緩釋劑,有利於持續緩解疼痛。對頻繁發作的突發性疼痛可增加止痛藥的按時用藥劑量。控制突發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是備用速效或短效止痛藥,單次用藥劑量一般為日用劑量的5%~10%。難治的突發性疼痛患者,可考慮使用患者自控藥泵法給藥。

  雙膦酸鹽的臨床應用

  雙膦酸鹽是焦膦酸鹽分子的穩定類似物,可以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重吸收作用,也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細胞在骨質吸收部位的聚集,抑制腫瘤細胞擴散、浸潤和黏附於骨基質。臨床研究證實雙膦酸鹽能有效治療乳腺癌骨轉移,降低SREs的發生率。靜脈注射雙膦酸鹽或皮下注射地諾單抗前,應檢測血鈣、肌酐、磷、鎂水平。由於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低磷血癥和低鈣血癥,因此建議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監測鈣、磷、鎂水平。雙膦酸鹽和地諾單抗治療均可能引起下頜骨壞死,在乳腺癌患者中發生率為3‰,因此,在注射雙膦酸鹽或地諾單抗前應推薦患者進行牙科檢查,並且儘可能避免治療期間進行牙科手術。長期使用雙膦酸鹽治療時應每日補充鈣和維生素D,劑量為鈣1200~1500mg及維生素D3400~800U。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