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呂志勤

  帕金森病(PD)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錐體外系變性病,過去稱為震顫麻痺,常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目前發病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主要臨床表現為緩慢進展性的靜止性肢體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和姿勢反射障礙運動。該病的主要表現在某些疾病如腦血管、腦炎、缺氧性腦病、腫瘤、代謝異常和一些遺傳變性病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故為區別方便,常稱為帕金森綜合徵或帕金森疊加綜合徵。

  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對PD的認識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目前發現,具有家族性特徵的PD患者呈現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的特徵,至少有5個突變基因PARK1、PARK2、PARK5、PARK6、PARK7被發現。當然遺傳因素在散發PD患者中並不起主導作用,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患病易感性。在環境因素中,研究最多的是1-甲基-4-苯基-1,2,3,5-四氫吡啶(MPTP)、農藥除草劑等化學毒物可能造成發病,年齡增加和代謝下降也可能作為發病因素起病。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位於基底節區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內部發生氧化應激、線粒體損傷、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增多等變化,導致了神經元變性和凋亡。這種過程可以比較緩慢,故目前尚無有效手段抑制該病進展。從病理上看,PD主要以基底節區紋狀體黑質的萎縮為主,皮質、中腦、藍斑、迷走神經背核等結構亦有改變。

  1、臨床表現

  PD的主要臨床表現體現在震顫、肌張力增高(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方面,晚期尚可伴發痴呆出現。症狀多從一側肢體開始,隨著病情發展,逐步向其他肢體擴充套件,不過大部分病人的症狀呈不對稱性。

  (1)震顫表現為患肢的主動肌和拮抗肌的有規律交替收縮,頻率約為4~6次/秒。受累的肌肉在安靜時表現明顯,情緒激動時頻率加快、幅度加大,睡眠後消失。一般口脣、頭頸肢體等部位多見,手指有特徵性的微屈前後動作,形同“搓丸樣”。早期震顫患者可以用意識短時抑制,到晚期變為持續性,意識無法控制。

  (2)強直是PD患者又一特徵性表現,患者的主動肌和拮抗肌的肌張力均明顯增高,導致患者行動困難。由於頭頸、軀幹、肢體肌肉處在持續緊張狀態,常表現出特殊的姿勢,如頭前傾、彎腰、駝背、雙上肢彎曲且無法自然擺動,行走呈小碎步,起步、停步困難,面部表情呆板而僵硬。

  (3)運動障礙是指PD患者表現為很多隨意運動無法進行,如精細動作困難、書寫障礙、行動拖拉、轉身費力、動作遲緩和平衡失調等。另外,由於植物神經的功能障礙還會出現頑固性便祕、多汗、陽痿、皮脂腺分泌增多、流涎等。

  (4)抑鬱和痴呆在患者中常見,約佔30%。表現為思維遲鈍,表達困難,思考慢、說話費力而詞語空洞。患者情緒經常不穩,以低落為主,對事物缺乏興趣,不願與他人主動交流,常有心悸、胸悶、頭暈、頭痛、失眠、肢體發麻發脹等軀體不適,但一般記憶障礙出現較晚。

  2、輔助檢查

  PD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凡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姿勢運動障礙3項中主要出現2項即可診斷,輔助檢查則是為與其他具有帕金森綜合徵(如Wilson病、PSP、MSA、Joseph病)等的遺傳變性病相鑑別而言。如相對年青患者需要查銅藍蛋白以排除Wilson病;查MRI、CT是為排除有無腦血管病、腫瘤、炎性脫髓鞘病等;PET或SPECT能反映多巴胺代謝或許對診斷有用,但目前價格昂貴而無法作為常規檢查。

  3、治療和預後

  PD目前的治療還無法做到根治,僅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在採用的各種治療中,藥物治療常為首選,外科立體定向手術、射線照射手術及康復治療僅為輔助手段,在特定場合下使用。而藥物治療時,又首選能有效提高多巴胺水平的藥物,抗乙醯膽鹼的藥物則作為配合使用。目前最新的治療理念認為在多巴胺受體還有一定數量時應儘早使用多巴胺類藥物,以得到最大的獲益。

  (1)多巴胺能神經藥物包含多巴替代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多巴胺代謝酶抑制劑等。

  左旋多巴製劑是臨床上常用的替代劑,作用在於彌補黑質和紋狀體的多巴胺不足。左旋多巴初始劑量125mg tid,逐漸加至250mg tid。因為造成的胃腸道反應過大,目前已經較少使用,而使用左旋多巴和外周脫羧酶組成的複方製劑如美多巴和息寧。一般從每日半片起始,逐漸加量至良好控制症狀為好。長期服用左旋多巴製劑會出現症狀波動,1是劑末惡化(end of deterioration),2是開關現象(on-off pheomenon)。前者表現為兩次服藥之間有效間隔時間變短,需要增加服藥次數;後者則表現為症狀突然減輕(開期)或加重(關期),類似“開關”。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縮短給藥間隔或聯合用藥。

  (2)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是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藥物,其藥理機理是通過與受體結合提高對多巴胺的敏感性,既可作為早期治療的藥物也可作為重症患者的聯合用藥,可以有效解決左旋多巴久用導致的症狀波動問題。常用的有麥角類受體激動劑和非麥角類受體激動劑,前者的代表為溴隱亭,始劑量0.625mg,晨服,每3~5天增加0.625mg,至每日7.5~15mg的治療劑量。培高利特(協良行)作用與溴隱亭相似,且抗PD能力較強,治療應從0.025mg開始,逐漸增至0.375~1.5mg。但這類藥的副反應較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血管毒性、體位性低血壓或精神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範圍。後者臨床上使用的有吡貝地爾(泰舒達),可以作用於D1和D2受體,25~50mg bid 或tid。普拉克索也是多個多巴胺受體的激動劑,受體親和力排序依次為D3>D2>D4,可從小劑量開始,平均有效劑量1.5~4.5mg/日,用藥3周左右起效。

  (3)抗膽鹼能藥物能夠抑制乙醯膽鹼的作用,提高多巴胺受體的反應能力,對震顫和強直有一定效果。目前臨床常用者主要為鹽酸苯海索(安坦)1~2mg tid,開馬君5~10mg tid,苯甲託品1~2mg tid。這些藥服用後的副反應主要有口乾、視物模煳、便祕、排尿困難、幻覺、妄想等,對於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忌用。

  此外在臨床上使用的藥物還有抗病毒藥金剛烷胺,能促進多巴胺在神經末梢的合成和釋放,50~100mg tid;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司來吉蘭(司吉寧) 2.5~5mg qd 或bid;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恩他卡朋(珂丹)100~200mg tid等,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對於帕金森合併痴呆的治療,可參考Alzheimer治療相關藥物選用。

  該病的轉歸和預後因人而異,大部分患者藥物控制良好,病程長達10餘年。少數患者進展較快,數年就可喪失生活能力。因此儘早診斷和治療十分必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