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祕是非常常見的疾病,約有30%人有便祕的經歷或者長期便祕。功能性便祕是一種症狀,常常表現為排便困難或者沒有便意、排便次數減少。當人們患上便祕的時候,經常吃一些瀉藥幫助排便,久而久之造成對瀉劑的依賴。得了便祕應該進行哪些檢查?便祕有哪些不同型別?發生原因是什麼?得了便祕以後到底該怎麼辦?
一、得了便祕需要進行哪些檢查?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腸鏡等檢查?
一般來講,大多數醫生對於初次就診的患者會給予一些一般基礎治療如多飲水、多運動、多吃粗纖維食物,有時會開一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和膨脹性瀉劑如乳果糖、聚乙二醇幫助排便,不會立即建議進行各種檢查。只有對於一些有一定“報警因素”如排暗紅色血便、腹瀉便祕交替、短期內出現便祕腹脹、40歲以上的人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以排除結直腸中的器質性病變;只有對於便祕時間比較長,服藥後效果不佳者,才會建議進行肛腸測壓、排糞造影和結腸傳輸試驗檢查,以確定便祕的型別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肛腸測壓其意義主要評估肛門部肌肉活動和壓力情況、排糞造影的意義是模擬排便時各個肌肉活動情況、結腸傳輸試驗主要是為了評估在糞便在結腸中運動的情況,以瞭解結腸的運動情況。
二、功能性便祕各有哪些型別?怎麼治療?
根據上述三項檢查,功能性便祕可以分為慢傳輸性便祕、出口梗阻性便祕和混合型便祕。慢傳輸性便祕指結腸傳輸功能減退,患者常表現為無便意、腹脹,排便常3-5天一次,大便乾燥,但是有便意時可以排便,結腸傳輸試驗提示結腸傳輸減慢但是肛腸測壓和排糞造影沒有明顯異常;出口梗阻性便祕常常表現為便意頻繁但是排便量少、排便不盡感或者排便費力,排糞造影常常表現糞便不易排出、肌肉有異常收縮,肛腸測壓常表現為肌肉反常手術,感覺功能減退;多數患者既有結腸慢傳輸、又有出口梗阻,稱之為混合型便祕,治療更為複雜。
1、結腸慢傳輸便祕:是一種常見型別,原因常常不清楚,部分人有服用減肥藥物、飲食習慣改變、生活習慣改變等誘因,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為服用一些藥物導致該疾病。病人常表現排便次數減少,一週1-2次排便,大便量少或者無便意,檢查常常表現為結腸傳輸緩慢,但是肛腸測壓和排糞造影正常。治療首選基礎性如多喝水、多運動、多食粗纖維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如果不能改善的話,可以服用一些膨脹性瀉劑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小麥纖維素,中藥潤腸通便藥物如麻仁丸、蓯蓉通便口服液等有一定療效,但是要注意長期使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避免使用刺激性瀉劑如番瀉葉、大黃等含蒽醌類成分的藥物,潤滑性瀉劑對於大便乾燥者有一定療效,滲透性瀉劑一般不建議常規使用,僅僅短時間使用或者腸鏡檢查前腸道使用。慢傳輸便祕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會使用藥物後很快完全好轉,建議不同的藥物交換使用,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慢傳輸便祕長期治療無效,可以考慮行全結腸切除,該手術創傷大,70%療效較好,但是一些病人在發展過程中又會出現出口梗阻性便祕,導致療效下降,因此在手術前要進行充分的評估。
2、出口梗阻性便祕:出口梗阻性便祕是一種病因複雜、病理生理獨特的排便障礙性疾病,在臨床上非常多見,病人常常表現便意頻繁、排便費力或排便無力、排便不盡感、肛門部堵塞感等症狀,甚至有病人因為便意頻繁,到腸道門診來看腹瀉;長時間排便不暢、大便乾結導致直腸糞便嵌塞,病人表現為肛門失禁,中醫上稱之為“熱結旁流”,這種情況多見於年齡較大的患者,部分患者就診時以肛門失禁來就診的,往往其直腸內可以觸及巨大糞塊、肛門部水腫、發紅。根據病理生理的不同,我們將出口梗阻性便祕分為盆底鬆弛綜合徵型便祕和盆底失遲緩型便祕(有人稱之為盆底痙攣綜合徵),其同屬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1)盆底鬆弛綜合徵:是最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多見於中老年女性、特別有分娩史者和盆腔手術史者,其主要原因是在懷孕和分娩時,由於盆腔肌肉過度拉伸導致肌肉的損傷,在年輕時往往並沒有太多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力量逐漸下降,導致整個盆底的支援結構鬆弛、無力,表現盆底疝、子宮陰道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直腸前突(婦科稱之為陰道後膨出)、排便障礙、直腸粘膜鬆弛致肛門墜脹、排便不盡感。盆底鬆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往往患者根據患者以便祕、肛門墜脹為主要症狀者就診於肛腸科,以子宮、陰道脫垂者就診於婦科,而已壓力性尿失禁為主要症狀者就診於泌尿外科,在治療方面不同專科醫生往往只重視自己專科情況而忽視其他症狀的治療,導致患者治療的滿意度差,目前多學科聯合診治成為盆底疾病診療的基本模式,以期望一次手術解決更多的問題。
盆底鬆弛綜合徵患者治療首先也要進行上述基礎治療,對於肛門墜脹者可以採用一些痔瘡栓塞肛門以減輕症狀,其次可以採用生物反饋治療進行盆底肌肉訓練,生物反饋治療其有效率在70%左右,但是長期的療效有待於觀察;近年來,國外採用會陰支援馬桶幫助盆底鬆弛患者進行排便,療效明顯,而且沒有明顯的副反應; 對於療效不佳者,可以採用手術治療,對於直腸前突,進行直腸前突修補手術,短期療效顯著,但是長期療效不佳,文獻報道其3年後再次出現直腸前突和便祕復發者達到80%以上;最近一些經會陰的吊帶手術,其有一定療效,但遠期療效有待隨訪;使用吊帶或補片對盆底修補和抬高手術是最近幾年來的一個進展,方法是將中盆腔即子宮和陰道懸吊在骶骨岬上,這樣同時解決了前盆腔即膀胱和尿道尿失禁問題,又解決了直腸鬆弛脫垂的問題,而且從陰道後側置入補片後可以加固直腸陰道膈,解決了直腸前突的問題,如果在手術時同時進行PPH手術和直腸粘膜點狀柱狀結紮手術,對肛門墜脹症狀也有幫助。因此解決盆底問題必須以整體觀來解決,單純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無法達到滿意效果。該手術近期療效較好,遠期療效在觀察之中。
(2)盆底失遲緩綜合徵:該疾病常見於男性或者青年女性,往往表現排便費力,肛腸測壓提示肛門部肌肉肌力尚正常,但是有反常手術,排糞造影提示恥骨直腸肌可以出現“擱架證”,治療以基礎治療、必要時使用一些開塞露等藥物,生物反饋治療療效較好,遠期療效也比較好;對於症狀嚴重者,以往進展恥骨直腸肌部分切開手術,但是遠期療效不理想,而且有失禁的風險,一定要慎用。
3、混合型便祕:是便祕最常見的型別,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要同時兼顧慢傳輸和出口梗阻的問題,特別是手術治療時,更需要處理,在因為慢傳輸便祕進行手術時,切除腸道後,同時進行盆底修補,療效可能更好。
4、腸易激綜合徵便祕型:多見於青年女性,往往腹瀉便祕同時存在,在進行上述檢查時往往都沒有異常發現,對於這樣患者以調節腸道功能為主,特別是注意飲食因素,對於有條件患者可以進行食物不耐受檢查。
三、便祕患者到底應該怎麼就診?
如果有了便祕以後,也不一定馬上到醫院就診,可以先多飲水、吃點香蕉、麻油、蜂蜜水等食物,定時排便,看看能否緩解,使用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調節是治療便祕的最根本的手段;如果還不能患者,特別是緩解後又加重者,到醫院就診,如果沒有“報警訊號”,一般會先使用一些膨脹性瀉劑和潤滑性瀉劑,如果能緩解,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如果不能緩解,可能就建議進行肛腸測壓、排糞造影和結腸傳輸試驗,根據三個檢查結果,確定治療方案,總體來講先保守、再手術,手術治療作為治療的最後一步,而且手術的療效也不十分肯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