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副主任醫師 肖桂榮

  成功地完成與老年人的溝通,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

  老年人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不可否認,老年人在記憶、思考、反應等各方面都下降,當他想要的精神世界和存在的生活狀態不匹配時,老年人很悲觀。隨著社會角色的淡化,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認可度降低,對於一些原來在社會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老人,失落感更強。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有尊嚴的存在。這種表現不僅希冀衣食無憂,更需要精神愉悅。對於精神層面的需求,有時更甚於物質的渴望,尤其對於生活平靜的老年人。老年人如果既不能從自身進行調節,又得不到社會的關愛,不能平穩地完成從中年到老年的過渡,必然由精神因素而可能導致身體疾病,或者使已有的身體疾病加重,使老年生活雪上加霜。

  老年人如何順應自身的身體狀態,順利完成身心的過渡,心境平和、身心合一地接受自己的逐漸衰老,平靜地走向死亡,優雅地完成人生的謝幕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最後一課。

  在日益忙碌的社會背景下,每個人都要提前進行自我的心理調整。科技日新月異,每天的變化層出不窮,不要說老年人,就是年輕人,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情況下,經驗優勢蕩然無存,千萬不要說“我吃過的鹽多過你吃過的米”,年紀增長只會增加患病的概率。隨著小農經濟的瓦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打破地域界限,以血緣維繫的親情、友情關係日漸疏遠,取而代之的是陌生人之間的交往,更多的是依靠制度、法律和法規來規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這種依靠規定、規則、規範對群體的約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單純,也更加功利。這就要求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僅學習專業知識,更需要學習人文知識。從而在陌生人之間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這是溝通的前提。

  與老年人溝通,與人為善是第一位的。心地善良,體諒老人的難處是必須的修養。人老了,的確很難。做事情力不從心,經常丟三忘四,隨著人際關係簡單,老人越來越孤獨。在這種情況下,老人更多的是需要關心,關愛和關注。但無論我們到了什麼歲月,也是一個社會人,法律、道德、規範對於人的約束是必不可少的,並不因成為老年人而擁有特權,這是要深入到靈魂的觀念。也就是,什麼時候也不能倚老賣老。當然,國家步入老齡化,老年人數激增,光靠家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與老年人溝通,還要對老人的思想進行引導。認同老人的某些難處,引起雙方的共鳴,僅僅是為下一步引導老人的思想奠定基礎。人老後,隨之相伴而來的,就是疾病。對待疾病的態度,尤其是對於老年人身上已有的長期慢性病,必須樹立長期與疾病共存,隨時關注病情變化,時刻不忘提高生活質量的方針,此理念不僅要接受,而且要長期貫徹執行。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過程,我們所做的只是順勢而為。有些外部環境根本無法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只有對待機體衰老的態度和做能持有的平淡豁達心態。人生無論精彩,還是平常普通,總是走一遭,無悔無怨。

  最後,與老年人的溝通中,我們一定要做到,耐心地聆聽,善意的微笑,堅定的支援,真誠的陪伴。只有平靜、安靜地度過人生最末的一段時光,才算給人生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在陪伴別人的時候,也逐漸淨化、洗滌我們的心靈,每個人都會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