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尺橈骨骨幹骨折是常見上肢損傷之一,包括尺橈骨雙骨折,單純尺骨幹骨折或單純橈骨幹骨折而上下尺橈關節正常。
兒童尺橈骨骨幹骨折相對少見,佔全部兒童骨折的3%-6%,在兒童患者中延遲癒合和不癒合罕見,閉合復位外固定通常可以取得成功,故保守治療為該骨折的標準治療方式。但前臂的明顯成角畸形可導致永久性的喪失旋前或旋後功能,同時遺留前臂彎曲畸形,故早期正確的治療並不能忽視。上肢較少發生筋膜間隔綜合徵,一旦出現後果嚴重,在尺橈骨骨幹嚴重的骨折中應警惕其發生,早期發現早期處理.。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直接暴力:
多見於重物打擊或機器傷、刀砍傷,骨折為橫行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由於暴力的直接作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包括肌、肌腱斷裂、神經血管損傷等。
二、間接暴力:
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通過腕關節向上傳導致橈骨中或上1/3骨折,殘餘暴力通過骨間膜斜向下傳導至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故尺骨骨折線較橈骨骨折線低。橈骨骨折多為橫行或鋸齒狀,尺骨多為短斜型。
三、扭轉暴力:
跌倒時身體向一側傾斜,前臂同時受到縱向傳導和旋轉扭力的作用,發生尺橈骨螺旋型雙骨折。骨折線方向一致,多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橈骨骨折。
臨床表現:
前臂外傷後區域性腫脹、畸形及壓痛,可有骨擦音及異常活動,前臂活動受限。兒童常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無骨端移位。有時合併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橈神經損傷,要注意檢查。
治療原則:
1、無位移的骨折或單尺骨、橈骨輕度位移的骨折,可行石膏外固定等功能鍛鍊。
2、移位較明顯的骨折施以手法復位。固定穩定的石膏外固定至少4―6周。
3、手法整復的不穩定的骨折以及開放性骨折。血管神經損傷的行內固定手術治療(如:鋼板、彈性釘)。
尺橈骨幹雙骨折
① 青枝骨折:
② 同一水平尺橈骨幹雙骨折和不同水平的尺橈骨幹橫斷骨折:
③ 同一水平、移位方向一致的尺橈骨幹雙橫斷骨折:
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在助手持續牽引下,前臂以石膏固定。掌側長度由肘橫紋至腕橫紋,背側由尺骨鷹嘴至腕關節,橈側由橈骨頭至橈骨莖突,尺側自肱骨內上髁至第五掌骨基底部。若骨折原有成角或側方移位,按移位方向用三點或兩點加壓法放置壓墊。中及上1/3骨折,在前臂骨折成角處掌側面放置一平墊,前臂背側遠近端各放置一平墊,因骨折端易向掌側及橈側成角,可在骨折部橈側再放置一平墊;上1/3骨折,橈骨近端易向橈側偏移,可在橈骨近端橈側再放置一平墊。不建議使用分骨墊,因經觀察其難以防止尺橈骨的靠攏,反而容易引起面板的壓迫壞死。尺橈骨幹雙骨折復位後前臂石膏外固定,前臂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轉。尺骨下1/3骨折,尺側石膏應超過腕關節,將腕固定於橈偏位,前臂固定於旋前位。下1/3骨折癒合較慢,可適當延長固定時間。尺骨上1/3及中1/3骨折,前臂固定於中立位。兒童固定4―5周。橈骨上1/3骨折前臂固定於中立或旋後位,中1/3及下1/3骨折前臂固定於中立位,屈肘90度,三角巾懸吊於胸前。石膏固定4-6周。
2、手術治療:
閉合復位彈性釘內固定術:目前兒童尺橈骨骨幹骨折最為廣泛採用內固定方式為彈性髓內針。如尺橈骨雙骨作內固定則通常不需要再作外固定,部分病例作單骨固定後另一骨骨位相對穩定,故輔以前臂U型石膏制動。內固定可於術後3月拔除。
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當然對粉碎性骨折,陳舊性骨折髓腔已封閉者以及大齡兒童接近生長停止期的不穩定骨折、對骨位要求高等情況的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可獲得良好的復位及穩定效果。
開放性骨折:應於手術室行清創手術爭取使其變為閉合傷口。然後根據骨折成角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所有年齡段的兒童尺橈骨骨折成角允許在0°~10°之間。對於成角在10°~20°之間的病例,則應分年齡來處理,5歲以下患兒可以容忍這樣的成角並有重新塑形的能力,所以可以維持石膏固定,對於5歲以上患兒則重新塑形能力下降,有可能後遺前臂旋轉功能障礙,所以應行手法閉合復位使其成角在10°以下。對於成角大於20°的病例,無論年齡大小都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應選擇手法閉合復位糾正成角畸形。如手法復位失敗或者骨折不穩定易發生再移位,就應該考慮行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針內固定。而對於嚴重粉碎性骨折、陳舊性骨折等應考慮行鋼板內固定。
術後康復
1、無論是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均應抬高患肢,嚴格觀察肢體的腫脹程度、感覺、運動及血迴圈情況,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徵的發生。
2、術後第一天開始練習手指屈伸活動活動。4-6周後拍片證實骨折已癒合,才可進行前臂旋轉活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