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常常又被稱為踝扭傷。它是骨科門急診中最常見損傷之一。據統計:踝關節損傷佔整個運動損傷的15%,而其中85%為外側韌帶損傷。
受傷機制
踝關節在跖屈時,受到極度內翻、內收應力作用,距骨在踝穴內內收、內旋,外側韌帶損傷。踝關節外側的韌帶主要有三條,由前向後分別是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和後距腓韌帶。踝關節扭傷時最容易受傷的是前距腓韌帶,當足在跖屈、內翻位時,距腓前韌帶最先受到應力作用而發生撕裂,外力的繼續作用,跟腓韌帶繼之撕裂,最後可導致距腓後韌帶的損傷。
由於距骨的形態在水平面上是一個梯形,跖屈時距骨的最寬部位於踝穴內,踝關節最穩定,通常不會出現扭傷。跖屈時,距骨的前方較窄,在踝穴內有相對活動,此時容易造成扭傷。常見的扭傷是踝關節的旋前-內收損傷。
臨床表現
踝關節扭傷後出現以下表現:
1、外踝腫脹
2、青紫瘀血
3、區域性伴有疼痛、壓痛
4、踝關節前後方向不穩定
急性損傷後患者區域性腫脹疼痛,不能行走,嚴重時患足不能站立負重。踝關節扭傷以韌帶損傷為主,但是嚴重的損傷可能伴發踝關節內軟骨損傷、下脛腓聯合損傷。
在急性損傷後,約有20-40%病人會出現長期反覆的踝關節無力,扭傷,尤其是行走在不平的地面時,病人常常會感到踝關節失去控制,發生內翻。扭傷後可伴有或不伴有疼痛腫脹。部分病人可感到踝關節僵硬。此時即進入慢性不穩定階段。病人即可是機械性不穩定,也可是功能性不穩定。
診斷:
要詢問患者的病史,受傷機制,注意有無引起中足、下脛腓聯合損傷、跟骨骨折、腓骨肌腱脫位的致傷應力與致傷機制。患者是否是第一次受傷,有無反覆受傷經歷。有無既往足踝部疾病史。
一般扭傷後都應由骨科醫生檢查損傷的範圍與程度,注意有無併發損傷的出現。如果不能排除其他損傷和骨折,還應拍攝足與踝關節的正、側位X線。
踝扭傷後,前距腓韌帶最容易損傷,此韌帶損傷時在外踝的前內側可以有明顯的腫脹、壓痛,有時伴有區域性的淤斑。腫脹不只限於外踝,還可能延伸至踝關節前側、後側及內側。
目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踝關節韌帶損傷分類法是美國醫學會(AMA)的標準分類法,它根據韌帶損傷 程度把韌帶損傷分為:
I 度:韌帶捩傷。即韌帶受到牽拉,但無明顯的撕裂。踝關節穩定,輕度腫脹,功能基本不受影響。
II 度:韌帶部分撕裂。踝關節中度腫脹和壓痛,可有輕度到中度不穩定,踝關節功能受到影響。
III 度:韌帶完全斷裂。有較明顯的腫脹、瘀癍以及不穩定。
前距腓韌帶斷裂時,查體可見前抽屜試驗陽性。但是在急性損傷、伴有腫脹的患者檢查不便進行。前抽屜試驗檢查時,一手握患者的小腿,一手握住跟骨結節,向前方抽拉足部,檢視有無距骨的不穩定或脫位,如果有距骨的活動超過2cm,或與對側相比,活動度明顯增加,則試驗為陽性。
跟腓韌帶很少有撕裂與斷裂,作為踝外側最強大的韌帶,跟腓韌帶損傷時常常可在踝關節正位X線片上看到腓骨尖遠端的撕脫骨折。此類骨折應當與腓骨肌腱脫位時的嵴骨折鑑別。嵴骨折通常在側位X線上看到骨折片在腓骨的後方。難以鑑別時可待急性期過後再行CT檢查。X線上可能見到陳舊的腓骨尖遠端骨折,或是先天性籽骨,此時要追問患者的病史,可以根據小骨塊的邊緣是否圓滑來鑑別。如果跟腓韌帶造成了撕脫骨折,有手術治療的可能。
要鑑別患者有無急性腓骨肌腱脫位。伴有脫位的患者,疼痛位於踝關節的後方,當腓骨長肌對抗外力進行背伸、外展足部時可引起疼痛加劇。
有距骨三角骨的患者,扭傷可能造成三角骨骨折,引發長期的踝後不適。有跟距聯合的患者,可能因扭傷造成跟距聯合骨折、疼痛長期不緩解。
治療
急診處理
急性損傷後主要問題是踝關節的腫脹、疼痛。扭傷後急診的治療方法是公認的“RICE”原則:Rest(休息)、Immobilization(制動)、Cast(石膏固定)、Elevate(抬高患肢)。目前有很多成熟的醫用器械生產商製造專業的踝關節固定支具,可以代替傳統的石膏。具有穿戴方便、重量輕、美觀的優點,但是費用高,國內較少有合適大眾消費的產品。扭傷後如果沒有石膏,或是患者不接受石膏固定。在患者僅為前距腓韌帶損傷的前提下,可以全粘彈力繃帶8字固定。固定時注意不要刻意加壓,否則隨腫脹加重,容易固定過緊。
伴有下脛腓聯合損傷的患者,需石膏固定,或使用專門的支具固定。
傷後24小時,以冰敷為主。24小時以後可以輔以理療、熱敷。疼痛時通常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等止痛。還可以服用雲南白藥等其他活血化淤藥物。傷後可以開始非負重的活動,但是隻有在支具固定時才負重活動。固定踝關節一方面可以減輕疼痛,一方面避免踝關節不穩定造成關節軟骨損傷或再次扭傷。
通常踝關節的固定要到踝關節腫脹消退、疼痛消失再去除,一般是1周至6周。
手術治療
對於I、II 度損傷,非手術治療都可獲得滿意療效。
III 度損傷,一些醫生認為早期手術修復可使關節達到機械性穩定,從而獲得好的臨床療效;而另一些醫生則認為非手術也可使大部分病人得到滿意療效,即使少部分病人以後成為慢性不穩定,再行手術修復也可獲得較好療效。
對反覆扭傷後嚴重的III度損傷,外踝較大撕脫骨折,合併較嚴重踝內側損傷或距骨骨軟骨損傷的病人有需一期手術治療。
慢性不穩定
反覆踝關節扭傷患者與傷後本體感覺功能損傷有關,此時踝關節有功能性不穩定,治療主要由腓骨肌力量訓煉,跟腱牽拉,踝的平衡板和平衡盤練習等康復鍛鍊組成。訓練時間應不少於10周。此外,使用繃帶和支具外固定可減少踝關節的過度活動,增加踝的穩定感。Freman報道經過功能康復訓練後,70―85%功能性不穩定可獲得良好效果。
對機械性不穩定患者,亦應先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如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踝關節扭傷的患者可能併發距骨軟骨損傷、長期反覆扭傷,或扭傷後形成慢性骨關節炎者,需進一步進行相關的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