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自然病史長達10~35年,給大腸癌的預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應注意自查,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1、注意大便顏色腫瘤在大腸淺表層的粘膜上形成很小的結節狀腫塊時即可有出血,血液一般是混在大便中排出,出血量小時肉眼不易看到,出血量多時,可見大便表面附著有少量血液。大腸癌便血的特點是:便血來得突然,毫無痛苦,可能同時伴有大便習慣改變。因此,老年人包括中青年人在內,如出現無名原因的2~3周的大便帶血,應懷疑為大腸癌。
2、注意大便習慣在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排便時間和排便次數,如果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排便規律變化,大便性狀呈鼻涕樣、血性粘液狀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排便時有梗阻感,大便氣味惡臭等,應予高度警惕,儘早檢查。
一、大腸癌的預防
1、改變以細糧、精糧、高蛋白、高脂肪為主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長期高脂肪飲食,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入,特別是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的攝人,保持大便通暢。
2、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避免晚餐中的腸癌隱患。目前人們一日三餐的副食品大部分藉助晚餐供應,而晚間活動減少,必然使一些不能消化的營養物質受到腸道內細菌作用,產生胺酚、氨、吲哚等毒素刺激腸壁。另外,晚餐中的高脂膳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濃度,在細菌作用下生成致癌物,晚餐時腸蠕動減少,延長了這些毒素在腸道內停留時間,久而久之易誘發結腸癌,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儘快改掉不良飲食習慣。晚餐一定要力求清淡易消化,少脂肪。
3、積極防治癌前病變,對有腸息肉、結腸腺瘤、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特別是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病,須及早切除。
4、凡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血便或大便習慣改變時,必須到專科醫院接受檢查。
5、注意健康普查,尤其是3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如有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腹瀉史、家族癌症史、盆腔放射治療史或腸息肉患者,最好每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6、注意體育鍛煉,保持大便通暢,減少毒素吸收,降低腸癌的發病危險。慣於久坐工作及生活方式者,更應注意隨時調整。
7.有便祕習慣者,應特別注意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多食新鮮水果及蔬菜,多飲水,適當增加活動量,緩解便祕,但千萬不可用緩瀉劑解除便祕。
大腸癌的飲食禁忌:
1、禁食黴變或腐爛變質的食物飲食。
2、禁高鹽飲食。
3、禁食過度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禁忌菸酒。
5、手術以後的患者忌進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以防發生傾倒綜合徵。
6、少吃或不吃燻烤的食品及過度醃製的素菜。
7、禁忌高脂飲食。
日常生活中胃腸道腫瘤的預防:
1、飲食多樣化,不偏食,注意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
2、多吃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大蒜,生蒜更好。
3、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胡蘿蔔、蛋黃等。
4、不吃黴變食物。
5、忌暴飲暴食,少吃鹽醃、薰炸食物。
6、不吸菸,不酗酒。
7、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8、培養樂觀的情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飲食因素在大腸癌預防中的作用:
大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癌,飲食因素嚴重影響著大腸癌的預防。如長期喜歡進食紅色的肉比如牛肉、豬肉、羊肉、動物的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人體在消化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時,產生的膽酸的代謝產物和膽固醇的代謝產物增多,可造成腸腔內厭氧菌增多,這些因素都有很強的致癌作用。如果同時蔬菜水果吃得少,腸道內纖維素缺乏,腸的運動減慢,大便量減少,這些致癌物質與腸壁接觸的時間增加,易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因此,我們應該少食紅色的肉類、油炸、煙燻和醃製的食物,多吃各種顏色新鮮的蔬菜和豆角類的蔬菜,多食含鉀高的水果如香蕉,含纖維和維生素C高的蘋果、草莓和獼猴桃等,有利於抑制致癌物的形成。高纖維又能加速腸的運動,減少致癌物對腸壁的損害,達到預防大腸癌發生的目的。
水果蔬菜對預防大腸癌的意義:
蔬菜、水果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既可防止便祕,又可減少糞便中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對預防腸癌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大多蔬菜和水果屬鹼性食品,而一般高蛋白食品屬酸性食品。在人的胃內,肉、米、麥等食物消化後往往會發生酸性反應,這就需要蔬菜和水果來中和,維持體內酸鹼平衡。
儘管水果、蔬菜的種類、數量不斷在增加,而我國居民吃的水果和蔬菜卻不斷減少。而我們現在吃的肉卻比40年前多10倍。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營養金字塔建議,每人每天應吃100~200克水果和400~500克蔬菜,而我們現在每人每天吃的蔬菜類是276克,水果類45克,遠遠低於建議的標準。
為了健康,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儘快改變飲食習慣,儘可能多吃水果與蔬菜吧!
高脂肪飲食與大腸癌:
大腸癌的發生過程中脂肪在促癌階段起重要作用。目前認為脂肪飲食可能是通過改變大便中膽酸濃度的作用而引起大腸癌的發生。脂肪與結腸癌的關係較其與直腸癌的關係強。高脂肪飲食者常常攝入較多的肉類,而肉類在油煎或者焙烤過程中可產生致癌的雜環胺,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西方飲食以高飽和脂肪和高動物蛋白為主,但又常常趨於低纖維飲食,故大腸癌主要是結腸癌高發。
國內有研究發現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結腸癌的發生相關,但和直腸癌不相關,而油炸、醃製食品和結直腸癌的發生均相關。
便祕與大腸癌:
長期便祕使腸道運動減慢,大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延長,使大便中的有害物質與腸道粘膜的接觸時間延長,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
運動與大腸癌:
運動可促進腸蠕動,促進排洩,減少腸道內的各種有害物質對腸道的損害。因此,經常運動對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1、有腸道症狀的人群:對於有便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粘液和腹痛等症狀的人群,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大腸癌患者,應該去腫瘤專科醫院接受檢查。
2、大腸腺瘤患者:大腸腺瘤屬於癌前病變,許多大腸癌都由腺瘤演變而來,必須要密切隨訪及時處理。當然也不要過分擔心,大腸腺瘤屬於良性病變,雖然容易復發但大部分不會演變成大腸癌。
3、以前患過大腸癌:有2.5%~11%的大腸癌患者在手術切除後可能在餘留的大腸中再度發生癌變,術後時間越長再發的機率越大,因此應該密切隨訪。
4、大腸癌患者的家族成員:腫瘤的發生和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以及遺傳有一定關係,因此,大腸癌患者的家族成員也屬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5、有炎症性腸病的患者:如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的患者。
6、盆腔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
7、家族性大腸癌:主要指一些有明確家族遺傳性綜合徵的患者,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家族性息肉病和P-J綜合徵等。
8、家族性腺瘤樣息肉、大腸多發性息肉者。
9、長期高脂低纖維飲食,50歲以上者均應視為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並不是一定會發生大腸癌,只是該人群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因此對這一人群我們強調定期隨訪、加強檢測,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應進行篩選普查,以期在症狀出現之前就能夠發現有大腸癌,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洽愈率。
三、大腸癌的早期發現
1、能否早期發現如果患者感覺身體異常能夠及時就醫,如果人們注重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篩選普查,大腸癌是完全可以得到早期發現的。
2、如何早期發現高度重視大腸癌的早期訊號,如大便混有血液,不明原因的貧血,腸梗阻,大便次數較往常增多且大便後不久又出現想大便的感覺,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祕、糞便變形等。
3、早期發現的最簡單方法早期發現大腸癌最簡單的檢查方法為直腸指檢和大便隱血試驗。直腸指檢可以發現距肛門口7~8cm處以下的腸管腫瘤。因大腸癌會出血但量不多,肉眼不能分辨,故應定期做大便隱血試驗。
4、早期發現的意義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和晚期發現的處理方法和預後截然不同。對於早期的大腸癌,幾乎都能夠進行根治性手術,術後即使不用化療和放療,5年生存率也達到90%以上,絕大部分患者能夠獲得長期生存;對於中期的大腸癌患者,大部分也能夠接受根治性手術,術前或術後根據需要應用化療和(或)放療,5年生存率也能達到60%~70%甚至更高,很大一部分患者能夠長期生存;而對於那些發現即是晚期或者已存在轉移的大腸癌患者,往往已經完全喪失了手術的機會,只能接受姑息性的放療或者化療,5年生存率幾乎為0,即使應用最佳的姑息化療或者放療,平均生存時間也只有26個月左右。因此,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患者的預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5、全民都要重視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如有大便變形、粘液增多、大便帶血、大便拉不乾淨的感覺,應及時到腫瘤專科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認為是結腸炎或痔瘡,隨便處理下就算了。目前臨床發現的大腸癌2/3是由患者自己的忽視,延誤早期診斷而喪失最佳的治癒時機的,這些沉痛的教訓曾經發生在我們醫務人員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醫生的身上。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大腸癌的早期訊號,重視大腸癌的早期發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