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是人體中的一條大血管,連線著心臟和大腦,是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然而頸動脈卻也是容易發生病變的血管,由於其特殊的分叉結構和血流動力學的作用,頸總動脈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起始部往往容易形成脂質的沉積,附著於血管內壁,越積越厚,久而久之,形成斑塊,進而造成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可導致腦缺血、腦梗塞等嚴重後果,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甚至特別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患有頸動脈狹窄的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頸動脈輕度狹窄,建議內科保守治療,遵醫囑嚴格規範用藥,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並定期複查;而比較嚴重的頸動脈狹窄,必要時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可能很多地方普通醫院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多是開展較為簡單的頸動脈支架置入術來治療,但是頸動脈支架只是在透視下整理斑塊,將粥樣硬化斑塊擠壓到一邊,從而擴張血管管腔,雖然也能達到血流重建的目的,但這種方式術後再狹窄的機率比較高,而且可能發生術中斑塊脫落造成腦梗塞,術後可能會有異物反應,也有發生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坍塌斷裂等的風險,另外術後需要長期服藥控制,有一定的問題和風險。相較之下,目前更為成功和理想的手術方式要數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有的患者問,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有什麼風險?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國內國際醫學界公認的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腦梗塞的標準手術方式,而且技術非常成熟,非常安全,基本上沒有多大的風險。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在顯微鏡下進行,是在直視下清理斑塊,剝離取出造成頸動脈狹窄的粥樣硬化斑塊,消除栓子來源,使頸動脈管腔恢復正常大小,血流恢復通暢,大大降低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效果良好。術後再狹窄的機率低,也無需長期服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