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李光榮

  1、什麼是弓形蟲?

  弓形蟲是一種寄生蟲(原蟲),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因為其滋養體呈弓形,所以叫弓形蟲。弓形蟲的生活史中有5種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及卵囊。前3期為無性生殖,後2期為有性生殖。弓形蟲生活史的完成需雙宿主:在終宿主(貓及其它貓科動物)體內,上述5種形態都有;在中間宿主(包括禽類、哺乳動物和人)體內則僅有無性生殖。卵囊發育成熟後具有傳染,被貓或貓科動物吞食後,卵囊中的子孢子在腸道內逸出,侵入迴腸末端粘膜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細胞破裂後裂殖子逸出,侵入附近的細胞繼續裂體增殖,部分則發育為雌雄配子體,由配子增殖形成卵囊,進入腸腔,經糞便排出。卵囊若被人吞入,進入小腸後子孢子穿過腸壁,隨血液或淋巴迴圈播散至全身,在組織細胞內以快速的內芽增殖法繁殖。在細胞內可形成多個蟲體的集合體,稱假包囊,假囊內的個體即滋養體,為急性感染期的常見形態。組織細胞破裂後,滋養體散出再侵犯其它組織細胞,如此反覆增殖,人體逐漸產生免疫力,使原蟲繁殖減慢,囊壁形成,稱為包囊。包囊在人體內可存在數月、數年,甚至終生。

  因為感染弓形蟲而引起的疾病稱弓形蟲病。

  2、弓形蟲病是怎麼傳播的?

  許多哺乳類動物和禽類可以成為弓形蟲的儲存宿主,但其流行病學意義不同。貓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其次為豬、羊、狗、鼠等。急性期患者的尿、糞、唾液和痰記憶體在弓形蟲,但其不能在外界久存,除孕婦可經胎盤傳染給胎兒外,病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很小。

  弓形蟲病的傳播途徑是:先天性傳播:母體在孕期急性感染後,30%~60%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孕期前3個月受染率低,但感染後可致嚴重的先天性弓形蟲病,後期感染常無明顯症狀,但胎兒受染率可達65%。獲得性傳播:主要經口感染,進食被卵囊汙染的食物、未煮熟的含有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或未經消毒的奶,飲用被汙染的水,均可受染。貓、狗等動物痰和唾液中的弓形蟲,可通過密切接觸經粘膜及破損的面板侵入人體。

  3、什麼人容易感染弓形蟲?

  人類對弓形蟲普遍易感。新感染的孕婦,其胎兒感染率高。幼兒易感性亦高。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腫瘤及艾滋病患者易感染,且多呈顯性感染。動物飼養員、屠宰廠工作人員及醫務人員等受染機會較多。

  弓形蟲病呈全球性分佈,動物和人的感染均極普遍,但多為隱性感染或原蟲攜帶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弓形蟲在家畜中流行很普遍,血清陽性率以貓為最高(15.16%~73%),餘依次為豬、犬、羊、牛、馬等。人的感染率0.5%~47.3%不等。

  4、弓形蟲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多數是無症狀的帶蟲者,僅少數人發病。表現複雜多樣。

  (1)先天性弓形蟲病: 孕婦把弓形蟲傳染給胎兒後,胎兒的發育可受到程度不等的損害,甚至死亡。胎兒受染率與母體初次感染時的孕期有關,越是早期受染率越低。胎兒損傷程度則相反,感染越早胎兒受損越嚴重。如在胎齡1~3個月感染,多引起流產、死產或生下無生活能力兒、發育缺陷兒。如在胎齡4~6月感染,多出現死胎、早產和嚴重的腦、眼疾患。如感染髮生在胎齡7~9個月,胎兒發育一般正常,但可有早產,或出生數月、乃至數年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如心臟畸形、耳聾、小頭畸形或智力低下等。

  (2)獲得性弓形蟲病:較先天性弓形蟲病表現更為複雜,病情與宿主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者的獲得性弓形蟲病,多數無症狀或僅有頸淋巴結腫大。約10%~20%表現發熱、全身不適、夜間出汗、肌肉痠痛、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全身或區域性淋巴結腫大較突出,大者直徑可達3.0cm,質硬,不化膿,無自發性疼痛,但有壓痛,最常侵犯部位為頸部、枕骨下、鎖骨上、腋窩及腹股溝部,也可出現縱隔、腸繫膜、腹膜後等深部淋巴結腫大。症狀和體徵一般持續1~3周,少數可達1年。個別患者可出現持續高熱、肺炎、胸腔積液、心包炎、心肌炎、腦膜腦炎等比較嚴重的表現。免疫功能缺損者的獲得性弓形蟲病危險性極大,特別是潛在性感染復發,可出現廣泛散播和多器官致命感染。表現有:

  ①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出現局灶性腦病,有腦內佔位性病變的表現,如頭痛、偏癱、癲癇發作、視力障礙、昏迷等;也有的出現瀰漫性腦病,進展迅速,有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徵等;還有的出現脊髓病變,有肢體運動障礙和感覺異常。

  ②肺部感染:多見於艾滋病晚期患者。表現為長期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門淋巴結腫大及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炎等。

  ③眼弓形蟲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80%累及黃斑區,有視力模糊、盲點、怕光、疼痛、淚溢、中心性視力缺失等。

  ④全身性感染:原發或繼發性免疫缺損者(如何杰金氏病、淋巴瘤、艾滋病等)可發生全身性感染,出現高熱、斑丘疹、肌痛、關節痛、頭痛、嘔吐、譫妄等症狀,並可發生腦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腸炎等。

  5、查弓形蟲的化驗專案有哪些?

  常用光學顯微鏡檢查病原體。取各種體液如腦脊液、痰液、胸腹水、骨髓等塗片,胎盤、淋巴結或其它組織的印片或切片,染色後鏡檢,可發現滋養體、包囊。也可以取患者血液、骨髓、腦脊液、眼前房水、滲出物、痰,或活檢組織如淋巴結、肌肉、扁桃體、肝脾,接種動物或組織培養,以分離、鑑定弓形蟲。免疫學檢查有弓形蟲素皮內試驗、間接熒光抗體技術(IFAT)、間接血凝試驗(IHA)和微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是協助診斷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方法。

  6、怎樣治療弓形蟲病?

  抗弓形蟲治療的主要物件有:

  ①免疫功能正常的獲得性感染者出現重要器官受累,如眼及腦弓形蟲病。

  ②免疫功能缺陷者急性和隱性弓形蟲感染。

  ③先天性弓形蟲病患兒。

  ④血清學試驗從陰性轉為陽性的孕婦(近期弓形蟲感染)。抗弓形蟲滋養體療效肯定,但對其包囊療效不佳,故易於復發。

  (1)常用抗弓形蟲藥物及治療方案

  常用抗弓形蟲藥物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或磺胺吡嗪、磺胺二甲嘧啶、複方磺胺甲惡唑)、螺旋黴素、克林黴素、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及青蒿素、噴他脒等。多采用誘導維持療法,即先用4~6周多種抗弓形蟲藥大劑量聯合治療(誘導強化治療),再減少種類、減小劑量(強化治療的1/2量)長期維持。

  首選的聯合治療方案:

  ①乙胺嘧啶成人首劑200 mg,隨後50~75 mg/d,口服;兒童1mg/(kg.d),分2次口服。

  ②亞葉酸10~20mg/d,可加至50mg/d,口服或靜脈、肌肉注射。

  ③磺胺嘧啶成人4~6g/d,分4次口服;兒童150 mg /(kg.d),分4次口服;也可不用磺胺嘧啶而用可林黴素,成人600mg /次(劑量可加至1200 /次),每6h1次,口服或靜脈滴注;兒童10~25 mg / d,分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

  可替代的聯合治療方案:

  ①複方磺胺甲惡唑3~5mg/次(按TMP含量計算),每6h1次,口服或靜脈滴注。

  ②乙胺嘧啶和亞葉酸,用量、用法同首選方案。

  ③克拉黴素500~1000 mg/次,每12h口服1次;或阿奇黴素1200~1500 mg/d,口服。

  (2)孕婦抗弓形蟲治療

  一旦確診應儘早進行抗弓形蟲治療。可用螺旋酶素,2~4g/d,4次分服,3周為1療程,間隔1周再重複治療。亦可用克林黴素,600~900 mg/d。忌用乙胺嘧啶,以防致畸。

  7、怎樣預防弓形蟲病?

  (1)普及弓形蟲病知識,切實提高對弓形蟲病的認識。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水源、糞便及禽畜管理。不吃生肉及不熟的肉。不要與貓、狗等動物密切接觸。孕期不要養貓,或與貓密切接觸。對患者和有病動物的胎盤或流產死胎要嚴格消毒處理。對屠宰場及肉類加工場工作人員要定期檢測血清抗體,以便及時發現弓形蟲感染並治療。

  (2)血清抗體陰性的孕婦是弓形蟲易感人群,最需要避免感染,以防止先天性弓形蟲病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