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是當今社會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針對癌痛的姑息治療已成為臨床醫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癌症初診患者疼痛發生率約25%,晚期患者發生率高達70%~90%。疼痛病因中約78%與腫瘤本身有關,腫瘤壓迫骨骼、神經等臟器的侵犯和轉移是癌痛的最常見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心理狀況的改變,如恐懼、焦慮、憤怒、孤獨等因素也會引起或加重癌痛。癌痛對患者及家屬都是一種折磨,只有疼痛得到了滿意的治療,病人的生活質量及身心狀態才能得到改善,才能對疾病本身進行更有效的治療。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有效藥物應用到臨床,以及止痛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越來越多的晚期癌痛患者得以緩解疼痛。有效的癌痛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壽命,同時減輕患者及家屬心理及經濟負擔。但是,我們距離世界衛生組織“讓所有癌痛患者不疼痛”的目標還相差甚遠,我國現階段癌痛治療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為真正有效減輕癌痛患者的切身痛苦,有必要對其有一正確認識。
一、改變癌痛認識的傳統思維,切忌諱疾忌醫。
很多癌痛病人不願接受癌症的事實,甚或家屬刻意進行善意的隱瞞,加上人們一些傳統的思維,比如 “得了腫瘤哪有不疼的,尤其晚期患者,疼痛必不可免”、“癌痛治療也就是吃吃藥、打打針,對付對付,沒什麼好辦法”等錯誤認識。部分患者不願意或不會表達疼痛,認為疼痛是癌症惡化的徵兆;過多和醫生討論疼痛,會減少醫生抗腫瘤治療的時間和精力;認為醫生不喜歡聽患者總抱怨疼痛,想做一個“好病人”;不想增加親人的擔憂等等,從而對疼痛能忍就忍,以致約有70%的癌痛患者並未接受規範化疼痛治療,在“對付式治療”或乾脆不治療中默默忍受著巨痛。
二、正確認識治療中的副作用,避免因噎廢食。
癌痛治療中常用藥物之一為阿片類藥物,其代表藥物為嗎啡。提起嗎啡,我們很多人可能會立刻想起它的成癮性等副作用,甚至將其與毒品直接畫上等號,對其談之色變。其實,現代醫學已將嗎啡類藥物不斷提純、改進,比如現在已能做到使嗎啡類藥物在人體內緩慢有序地釋放,極少產生欣快感,能夠克服心理成癮性,只要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用藥,嗎啡類藥物發生成癮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於此類藥物可能出現的噁心、嘔吐、嗜睡、便祕、尿瀦留等等副作用,只需進行對症處理即可,不會對人體產生大的損害。
三、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做到因病施治。
理想的癌痛控制目標為:夜間睡眠良好、消除安靜時疼痛和消除身體活動時疼痛,其終極目標為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因此,應根據癌痛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病情進展及患者身體狀況等選擇最佳治療方案。輕中度疼痛首選WHO的三階梯治療方案,針對不同病人選用不同藥物組合。中重度疼痛早期採用神經介入治療更能有效提高整體抗痛水平,對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質量有很大的意義。目前常用的神經介入治療有脊神經、交感神經、顱神經介入治療術,脊髓電刺激術及中樞靶控鎮痛系統(鞘內泵)植入術等。
鞘內泵植入術是將一根特殊導管放置於蛛網膜下腔,用皮下隧道方式將導管與泵相連線,通過泵的輸注系統可將嗎啡等藥液經導管持續、緩慢、勻速輸入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中,由於嗎啡直接作用於脊髓和大腦的內啡肽受體,微量嗎啡即可達到滿意的鎮痛效果,其用量相當於口服用量的1/300,減少了由於嗎啡全身用藥帶來的副作用。
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存質量。
疼痛緩解後,患者應儘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飲食、改善營養、適度鍛鍊、避免接觸菸酒及其它有害物質、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態等。經過系統有效的治療,癌痛患者享有更好的生存、生活質量其實並不是夢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