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徵聽上去可能有些陌生,其實它是一種腸道功能發生障礙引發的疾病,有時被稱做“腸痙攣”、“特發性便祕”或“神經性腹瀉”等。得腸易激綜合徵的病人腸道並沒有病變,只是對刺激非常敏感,腸道彷彿變成了一個摟不住火氣的老先生,只要遇到不如意,就敏感得上“火氣”,如腸蠕動次數馬上增多,甚至痙攣收縮,導致陣陣腹痛、腹瀉或便祕。
所指“不如意”包括受冷了,吃的食物油膩或吃撐了,處於恐懼、焦急、悲傷、鬱悶的情緒之中等。
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律加快、生活壓力加劇,得這種病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腸易激綜合徵在我國和世界各地都十分常見,而且無論男女老幼都有可能發生,但以中年女性最多見。
重要提示:不要認為得腸易激綜合徵時腸道並沒有病變就不給予重視。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多年存在的慢性病,雖然不沒有生命威脅,但反覆發作所帶來的不適與不便,會讓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得了腸易激綜合徵要積極治療。
哪些人容易得腸易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病人人數雖然不少,可只有不到1/5的病人會到醫院看病。哪些人容易得腸易激綜合徵?
有心理障礙的人。在腸易激綜合徵病人中大約有一半是心理障礙的人。
家族中有得過腸易激綜合徵的人。一個家庭中輩輩都有腸易激綜合徵病人的情況多見,出現父母得此病,兒女也得病的現象對某些食物不耐受的人。有些人不能吃穀類、牛奶、咖啡、辣椒、某些水果、酒類食物,吃了這些食物,立即會發病。
精神、情緒不好的人。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遇到失業、親人故去、人際關係緊張、離異、家庭糾紛等事件的刺激都可促發本病。
生活不規律的人。經常熬夜,飢一頓、飽一頓,吃飯、睡覺不規律的人容易得此病。
腸易激綜合徵病人有哪些常見的表現?
腸易激綜合徵病人常見會有以下不舒服的感覺。
腹痛 常出現在肚臍周圍、下腹中部或左下腹,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重時如絞擰般,輕的僅感隱痛。腹痛什麼時候發生、持續的時間長短都無一定規律,一般在排便或排氣後減輕,熟睡後很少發作。
腹瀉或便祕 可以表現為腹瀉,也可以表現為便祕。腹瀉者大便多為糊狀,次數多,但量少,熟睡後不大便。便祕者出現排便困難,只能排出堅硬幹燥的羊糞蛋樣的糞便。
腹脹、噁心、食慾減退,肚子“咕咕”叫,打嗝或放屁增多。
神經功能紊亂,心跳加快、疲乏、頭暈、出汗、多尿、胸悶等神經衰弱症狀。女性常有痛經,月經期間發病常較重。
醫生如何診斷腸易激綜合徵?上面介紹的這些表現並不是只有腸易激綜合徵才會出現的症狀,因此,切不可根據上述表現就診斷自己得了腸易激綜合徵,應該及時到醫院看病,由醫生來進行診斷。
醫生會通過一系列檢查,看病人是否存在其他器質性胃腸道的病變,只有在確定不存在其他胃腸道病變的情況下,結合病人的症狀,醫生才會做出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
醫生使用哪些藥物治療腸易激綜合徵?
醫生治療腸易激綜合徵主要使用以下一些類別的藥物。
調節胃腸功能的藥物。腸易激綜合徵是腸道功能發生障礙的疾病,所以醫生會使用一些調整胃腸功能的藥物,如得舒特(匹維溴銨)、斯巴敏(奧替溴銨)、舒麗啟能(布美曲汀)等。
調節精神狀態的藥物。對有抑鬱或焦慮等精神症狀的人,醫生有時會使用一些鎮靜、催眠藥物。
止瀉或緩瀉藥物。腸易激綜合徵病人常會有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等表現,針對這些表現醫生會使用止瀉藥、瀉藥等,如複方苯乙哌啶、福鬆等。
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醫生會選擇一些能夠調整腸道菌群的活菌製劑或益生元製劑,如麗珠腸樂、培菲康、金雙歧及乳果糖(杜祕克)等。
相關知識:治療腸易激綜合徵也可使用中藥,以舒肝理氣、健脾化溼、調理脾胃為主,常用的成藥有參苓白朮丸、舒肝健胃丸等。
腸易激綜合徵病人日常生活應注意什麼?
積極調整不良情緒,對病情不必過多憂慮,因為腸易激綜合徵是可以治好的,而且保持良好心態對治好本病十分重要。必要時可接受心理醫生的幫助。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做到起居有時、鬆弛有度。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進行適當的和有規律的運動,以強身健體。
搞清楚發病和吃哪種食物有關係,避免吃不能耐受的食物。少吃奶製品、大豆、扁豆、紅薯、洋蔥、葡萄乾、碳酸飲料等在腸道大量產氣的食物,避免加重腹痛和腹脹。腹瀉病人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少吃梨、葡萄等水果或果汁;便祕病人要多吃麩皮、芹菜、大蔥、韭菜等高纖維食物和花生、核桃等果仁類食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