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畸形亦稱血管瘤,血管性錯構瘤、腦動靜脈瘻等,並非真性腫瘤,系先天性腦血管發育異常,有多種型別,其中以動靜脈畸形(AVM)多見,臨床上又分為大、中、小型病變。多見於青年人,有的長期無症狀、部分病人以癲癇為首先症狀。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而出現相應症狀、體徵,重者出血導致腦疝,危及生命。過去治療方法一是手術切除,二是血管內介入治療。以γ―刀為代表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是一種已被公認的、安全而有效的、全新的治療方法。
(一)適應證:
(1)直徑小於4cm的小型和中型,位於重要腦功能區和腦深部的AVM。
(2)開顱手術失敗以及血管內栓塞治療後殘留的AVM。
(3)出血三個月後的中小型AVM。
(4)年老體弱或因身體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不能耐受全麻或開顱手術者。
(5)部分大型以上因各種原因不能手術的AVM 或多次栓塞體積仍然很大的AVM,可考慮頭部伽瑪刀分次或分割治療。
(二)治療機理:頭部伽瑪刀照射畸形血管團後,通過血管一系列生物學效應,使畸形血管逐漸閉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病理變化是伽瑪射線輻射造成畸形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繼而引起血管壁結締組織修復性增厚,管壁增厚,血管腔逐漸變小,導致最終畸形血管的閉合。Schneider等將AVM伽瑪刀治療後畸形血管閉塞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血管內皮或內皮下損傷:主要表現為血管內皮細胞從血管壁上破裂、分離或脫落。
(2)內膜平滑肌細胞增生:血管腔的全部或大部分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血管腔的向心性或偏心性狹窄。
(3)細胞變性和基質增加:主要是細胞變性性改變,畸形血管大都閉塞,伴透明樣變。
(三)療效:據國外資料報道AVM治療後第一年約有50-65%閉塞,第二年70―85%,第三年>90-98%。AVM的體積越小,兩年閉塞率越高,體積小於40mm3,消失率為88%,其中體積小於10mm3者,消失率為100%,當體積增大到40mm3-100mm3時,消失率減小到58%。總體說來伽瑪刀治療AVM之後一年完全閉塞率接近50%,兩年完全閉塞率達80%,三年完全閉塞率達90%以上,癲癇停止或緩解率達到50%以上,頭痛消失率或好轉率達75%,觀察期再出血率只有3%-4%,安全可靠。
(四)治療反應:AVM行γ―刀治療後有20%出現腦水腫,體積越大發生率越高。腦水腫輕者不必處理,重者使用激素和脫水劑治療。部分海綿狀血管瘤γ―刀治療後腦水腫嚴重而頑固,值得注意,可用分次治療辦法以減輕腦水腫。血管畸形經γ―刀治療後,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及微血栓形成,最後導致血管巢閉塞,異常灌流停止,迴圈恢復正常。以上過程一般需1-3年,個別3-5年仍有閉塞。
(五)併發症:
一、畸形血管出血:γ―刀治療後,血管閉塞前仍有出血的可能,其出血率為2.6%,與未經治療的2.2―3%的自然出血率相近,因此伽瑪刀治療後的出血並不是因為伽瑪刀治療引起,從國內外報道來看,伽瑪刀治療後發生的出血率與未治療的AVM的自然出血率相仿,並沒有增加出血率,有的報道還認為減少了出血發生率。總之,AVM伽瑪刀治療後,在畸形血管沒有完全閉塞之外仍有出血的可能性,發生的機率雖然不大,但一旦發生可造成致命的危險,臨床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伽瑪刀治療後一定要囑咐患者和家屬,讓患者保持平穩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注意休息,戒菸戒酒,儘量減少出血的誘發因素。
二、放射性併發症:伽瑪刀治療AVM發生癲癇、頭痛、噁心、嘔吐等急性併發症較少,即便是有這些早期急性症狀,對症治療一般也能很快消失。這裡所說的放射性併發症是指晚期放射性併發症。從現在報道的情況來看,頭部伽瑪刀發生晚期放射性併發症的機率要小於其他定向放射外科裝置。Yamamoto等報道53例AVM伽瑪刀治療後經MRI隨訪複查達10年的病例,其中5例(9.4%)發生了遲發性神經缺失症狀,3例發生在治療5年後。
一例中腦AVM病人在治療後5.5年出現單側帕金森樣震顫;一例位於左頂枕部位的AVM形成一大囊腫,患者出現視野進行性縮小,顱內壓增高,需要開顱手術。一例在治療後7年發生瀰漫性白質壞死而偏癱。另外還發現4例無症狀的影像學改變。但這些病人的AVM體積和治療劑量並無特別之處。Kihlstrom等也報道了18例晚期放射性併發症,在8-23年(平均14年)血管造影證實AVM閉塞,但5例(28%)在原AVM部位發現囊腫形成,但囊腫大小和原AVM大小相當,沒有引起佔位效應,不需要手術;11例(61%)在原部位發現異常增生,在增強MRI上表現為增強效應;3例(17%)在原部位出現MRI T2象高訊號。但這18例病人均沒有出現臨床症狀。從現有的觀察資料來看,頭部伽瑪刀治療AVM發生晚期放射性併發症的機率不大,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囑咐病人長期觀察是有意義的。只要臨床上掌握好治療劑量應該是非常安全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