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障礙(PD)是一組反覆出現的心悸、出汗、震顫等植物神經症狀,伴有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為特徵的急性焦慮障礙。數次發作後可以出現預期焦慮、場所恐怖及抑鬱症狀。美國統計PD終身患病率在3%左右,女性高於男性。
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依據,認知行為治療(CBT)的理論認為驚恐症狀是患者將一些不足以引起劇烈反應的刺激因素自動地賦予錯誤意義,繼而引起情緒反應及行為改變。患者本人往往沒有識別自己的錯誤認知,而是不斷地採取各種方式來緩解由此帶來的不適應。治療的實質就是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和行為重塑,緩解驚恐症狀。通過認知和行為兩個層面的干預,使患者更好地面對社會、心理或生理應激源。最基本的指導思想是在認知上幫助患者打破焦慮情緒和軀體感覺敏感之間的惡性迴圈,在行為上幫助患者對引起驚恐的刺激進行脫敏。
1、 心理教育:
向患者說明驚恐症狀的組成、意義,向患者說明這些症狀不會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很好地認識和命名這些症狀,認識其對機體的積極意義。幫助其瞭解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和目的,還可以通過主動過度換氣誘發驚恐發作的實驗來向患者說明驚恐障礙的發生機制。
2、 監測記錄:
要求患者用記日記的方法連續記錄驚恐發作過程及自己對發作過程認知,幫助患者評估驚恐發作的頻率和自然史,並且幫助諮詢師進一步發現與內部刺激(情緒波動)或外部刺激的相互作用。
3、 呼吸訓練:
學習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每天練習,幫助患者控制軀體的興奮性。
4、 認知重建:
對自身超敏的感覺所造成的擔心進行識別和記錄。其中大多數擔心是過度和不切實際的,而患者卻認為可以造成災難性後果,諮詢師和患者討論這些感覺,要求患者思考一些客觀證據和可能發生的其他後果。幫助患者逐步分辨造成驚恐的始動器官和隨之而來的對這些器官超敏感覺的錯誤解釋,最終達到認知重建。
5、 暴露脫敏:
可以採用逐級暴露,也可以採用衝擊暴露法,還可以採用“虛擬現實”暴露法,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6、 實施要點:
要求患者積極配合,每天付出時間進行訓練和記錄。患者要積極面對產生焦慮的環境,大約10%左右的患者不願意這樣做,所以會影響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