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 郭學利

  動脈硬化閉塞症為動脈因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股動脈等大、中型動脈。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中層變性和繼發血栓形成而逐漸產生管腔閉塞,使下肢發生缺血。

  本病的發病年齡大多在50~70歲。男性病人比女性多見,女性病人僅佔20%左右。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四期:輕微主訴期,間歇性跛行期,靜息痛期,組織壞疽期。 鄭州大學一附院血管外科郭學利

  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靜狀態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會出現持續性的靜息痛,在夜間更為劇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徹夜不眠。最總導致組織缺氧壞死。

  中醫古籍《內經》雲: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確,防病即是治病,對於預防動脈硬化閉塞症最主要的就是預防或治療誘發疾病,而營養與鍛鍊佔據了重要地位:

  1、預防高血脂症。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動物性脂肪攝入,儘量減少食用動物內臟、奶油、蛋黃等高膽固醇食品,多食用蔬菜、水果,如發現患了高血脂症要長期服用降脂藥物。

  2、預防高血壓病。40歲以上的人要經常測量血壓,控制體重,減輕心臟負擔,自我調節神經功能,保持平穩情緒,避免情緒激動。控制鹽的攝入,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保證睡眠的時間和質量。

  3、糖尿病的預防。控制糖的攝入,不應每天過多食用甜食,經常檢測血糖,發現患了糖尿病要及時治療,治療包括科學控制飲食量和飲食種類,食物以蔬菜、豆製品為主,麵食、米飯為輔。

  4、徹底戒菸。吸菸對人體有很多危害。吸菸可以使人體外周小動脈、微動脈持續痙攣,促使動脈硬化發生,使血管內膜損傷,管腔狹窄,最終使中小動脈閉塞,產生肢體缺血癥狀。

  5、多參加戶外活動,促進肢體血液迴圈。室外活動是老年人最方便的方式,但活動量要適度。不應參加過度心臟負擔的劇烈活動。散步、太極拳、老齡門球、老年健身舞等都有宜於肢體血液迴圈,又不過度增加心臟負擔,是值得提倡的體育活動。

  6、及時診治,bureger運動。已有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需及時診治,注意觀察症狀和體徵變化,每年複查彩超檢查。患肢運動練習(Buerger運動)有助於促進患肢側支迴圈建立,增加患肢血供。方法是,平臥位,患肢抬高45°,維持1~2分鐘。然後坐起,患肢下垂床邊2~5分鐘,並作足部旋轉、伸屈運動10次。最後將患肢放平休息2分鐘。每次重複練習5回,每日練習數次。

  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平日生活養成良好的飲食營養習慣和科學的鍛鍊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如出現前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向您提供有效的幫助,對您多彩的生活有所裨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