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的插入的位置和深度是否正確,如何判斷?根據 “一看、二聽、三觸”口訣輕鬆判斷。
氣管插管是麻醉科、ICU、急診科等醫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內科醫生在輪轉期間一般也會去麻醉科學習氣管插管,呼吸科醫師(尤其有RICU的單位)也應該熟練掌握這項技能。
我們給患者氣管插管完畢後,緊跟著馬上要做的一件事是:確認氣管插管導管的位。包括是否進入了氣管(或者食管);進入氣管有多深。
判斷是否進入了氣管(或者食管):
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導管誤入食管而未發現,後果可想而知,可能發生急性胃擴張,甚至胃穿孔或破裂,同時低氧血癥難以糾正;如果進入氣管過深,以至於深入到了左(或右)支氣管,造成單側通氣;如果進入過淺,就在聲門附近,則很容易脫出。
為了保證氣管插管確實是插入氣道內,而不是誤入食管,一個最重要的經驗是我們親眼目睹著導管尖端確實從聲帶之間進去了,只要我們始終盯著這個動作,除非有幻覺,否則不會看錯。但初學者可能在暴露出聲門入口後,就移開了視線,此時氣管插管導管還沒靠近聲門呢,誤入食管是有可能發生的。
此外,判斷氣管插管導管進入了氣管的方法還有很多。
一、看:
觀察通氣時胸廓起伏及胃部情況,如果通氣後胸廓起伏不明顯,而腹部明顯膨隆,且氣管內有反流的胃內容物,此時導管誤入食管無疑。如果接上呼吸機,能看到撥出氣的流速波形,波形良好,則在氣管內。如果能監測患者呼氣末二氧化碳,若插入氣管,可見呼氣時呈現二氧化碳方波,一般認為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最為準確,而呼氣波形監測較簡單,準確率也很高。
二、聽:
通氣時聽診胸部、腹部呼吸音,如果胸部呼吸音強,上腹部不明顯,則考慮氣管導管位於氣管內。若導管在胃裡,通氣時我們在雙側胸部也可能聽到很響的聲音,但這跟呼吸音還是有區別,要注意鑑別。並不是說我們在雙側肺部聽到了聲音就斷定導管在氣管,非也
三、觸、聽:
插管後,擠壓胸廓,如果在氣管導管口聽到呼吸音,氣流明顯者多提示在氣管。注意,這僅僅說是“多可能”而已,並非絕對。
在判斷導管位置時,一定要注意生命體徵的監測,如果判定不清或者生命體徵變差了,應果斷拔除導管,扣面罩,捏皮球,待充分氧合後再重新插管,必要時可請高手幫忙。
判斷進入氣管有多深:
以上是插管後判斷導管是否在氣管內,同時我們還要判斷導管插入氣管多深,這也很重要。詳見下:
成人男性門齒距離聲門的距離為大概為15-18 cm(女性為14-16 cm),門齒距離隆突的距離25-32 cm(女性為23-30 cm)。氣管插管插入多深合適?一般認為導管尖端達到氣管中部為好,也就是位於聲門下4-5 cm即可,不至於過淺過深。一般認為男性患者插入深度距離門齒23-25 cm,女性20-22 cm,視患者身材大小稍微調整。
注意用聽診器聽胸部兩側呼吸音是否對稱,如果不對稱,可能是插過深了,稍微退出一點,再重新聽診。最好是拍攝胸片,進一步調整導管位置,但臨床上一般不會為了判斷位置而刻意急診床邊胸片,除非有其他原因需要拍攝胸片(比如肺炎),則可以順便看看導管位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