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杓關節脫位是比較容易引起醫患糾紛的併發症,常常涉及到普外科,胸外科和麻醉科,最常涉及到的是普外科和麻醉科,因為通常都是全麻下涉及到胃腸道的手術,甦醒後出現聲音嘶啞,嗆咳等症狀,然後請耳鼻喉科會診。
環杓關節脫位是氣管插管比較罕見的併發症,發生率約1‰。環杓關節脫位包括杓狀軟骨全脫位和半脫位,環杓關節半脫位是指杓狀軟骨環面在關節囊內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但與環狀軟骨杓面仍有部分接觸,一般為輕度的喉部損傷所致。環杓關節全脫位是指杓狀軟骨與環狀軟骨完全分離, 常由嚴重的喉部損傷所致。
一般認為環杓關節脫位的發病率較低,主要因為以往受診斷條件的制約以及普外科和麻醉科大夫對此認識不足,有許多環杓關節脫位被漏診或誤診為喉返神經麻痺,且隨著外科手術的進步,全麻下氣管插管所致醫源性的環構關節脫位呈明顯上升趨勢,因此其實際發病率可能比文獻報道的要高。
病因
環杓關節脫位病因有多種,大部分學者認為環杓關節脫位繼發於氣管插管(插管時聲門暴露不清,暴力插管,反覆插管及麻醉中或甦醒時患者躁動,劇烈嗆咳以及拔管時未給氣囊放氣都可以造成環杓關節脫位)、插胃管、喉鏡檢查和頸部外傷。氣管插管時若杓狀骨尖端套入管端,在向前下方向力的作用下,導致前下脫位。而拔管時若氣囊部分氣體殘留,氣囊對環杓關節面向後上方擠壓產生後脫位。
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少數伴有嚥下痛,雙側脫位可有窒息感;還可以出現氣息聲、言語困難、咽喉不適、呼吸困難和發聲疲勞,嚴重者可出現嚥下困難,飲水嗆咳。治療不及時可造成嚴重後果。喉鏡下可見患側聲帶運動受限、固定,聲門閉合不全;杓狀軟骨部紅腫,變形,且與杓狀會厭襞一同突出於聲門之上,掩蓋聲門的後部。左側脫位多見,與大部分麻醉師用右手操作有關。CT對環杓關節脫位診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表現為:
1、杓狀軟骨位置異常。杓狀軟骨相對位置改變是環杓關節脫位的直接徵象。在正常情況下,兩側杓狀軟骨基本對稱。前脫位時,CT軸位每一層面下,兩側杓狀軟骨大小、形態始終不對稱,患側杓狀軟骨較健側偏前,且晚於健側1~2個層面出現和消失;後脫位時則相反。
當環狀軟骨上緣及後緣完個重疊時,可以認為是標準側位,正常兩側杓狀軟骨應完全重疊,環杓關節脫位時,患側杓狀軟骨前下或後上移位,導致側點陣圖像上兩側杓狀軟骨不能完個重疊,俯視位上可以觀察杓狀軟骨是否存在橫向脫位,前後位上可以觀察兩側關節間隙大小。
2、聲帶固定。當杓狀軟骨脫位時,在平靜呼吸及Valsalva呼吸兩種狀態下,在CT軸位及聲帶容積重建影象上,患側聲帶位置固定不變,多見於旁中位,聲門裂不對稱且不能閉合,健側聲帶內收、外展正常,甚至代償性偏向患側。
3、梨狀窩異常改變。無論杓狀軟骨前脫位或後脫位,杓會厭皺襞均增厚且向前內移位導致兩側梨狀窩不對稱,患側明顯擴大。
4、軟組織的異常改變。 患側杓會厭皺襞增厚並向內移位,杓間區軟組織不同程度增厚隆起。
診斷與鑑別診斷
氣管拔管後出現聲嘶、失語,除考慮其它常見的原因外,應想到環杓關節脫位的可能。根據插管、外傷等病史加上聲嘶等臨床表現,查喉鏡及CT可作出診斷。須與其它原因引起的聲帶麻痺相鑑別,主要是尋找病因。如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骨折,鼻咽癌,頸部腫瘤、頸部手術、縱隔腫瘤、食管癌、肺癌、甲狀腺疾病及甲狀腺手術等,表面麻醉藥物可引起暫時性功能障礙。
治療及預後
關節脫位治療的理想效果為恢復關節正常解剖關係,並獲得生理功能。由於環杓關節是由內襯滑膜的關節囊所包繞的滑動關節,損傷後關節腔出現水腫及纖維性滲出,可造成關節固定,最早可在傷後24-48小時發生。環杓關節脫位的主要治療手段首選杓狀軟骨撥動術,即在明視下鈍性器械閉合復位,治療效果與就診時間密切相關。
通常採取表面麻醉下杓狀軟骨撥動術,該術式便於瞭解聲帶的活動狀態和發音改善的程度。撥動復位的意義在於:使關節恢復正常的解剖關係;使聲帶儘可能處於同一水平,減輕聲門閉合不全。經間接喉鏡途徑的優點是隻要患者伸舌配合和聲門可充分暴露,撥動手術極易施行;但對病程偏長者或因撥動過程稍長合作不甚滿意者,常需再行撥動手術。
經直接喉鏡途徑的優點是可以對喉部進行直接觀察,術中反覆撥動方便易行,只要操作規範,容易一次復位成功。在杓狀軟骨撥動術中,患者發音功能即刻明顯好轉是手術可能成功的標誌,但音聲完全恢復正常尚需時日。實際上撥動復位術在全麻下比較好,成功率也並不十分理想。
撥動手術愈早進行愈好,然而,此術常受外科情況制約,延遲性診斷也是影響治療的重要因素。也有作者拔動後再行關節囊類固醇注射,及輔以類固醇激素口服,有利於關節腔消腫。一般而言,患者在傷後1個月左右,只要積極治療,尚不至留後遺症。個別患者關節可自行復位。
氣管插管是臨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併發環杓關節脫位可發生於困難氣管插管的患者,也可發生於插管順利的患者。
導致環杓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是:
(1)氣管插管操作不熟練,不規範,反覆插管,動作粗暴,造成喉鏡片和氣管導管對杓狀軟骨的直接損傷。
(2)喉鏡片插入過深,過度上提喉鏡,可能導致杓狀軟骨脫位而致病人不能發聲。
(3)插管時頸部過度後仰,體位的變換,麻醉時間較長,使環杓關節長時間受壓,也是造成環杓關節脫位的原因之一。
(4)插管時,術中或拔管前患者的刺激性嗆咳,吞嚥動作也可使環杓關節損傷脫位。
(5)拔除氣管導管時,將未完全放氣的氣囊退出聲門可造成直接損傷。
(6)插管時,氣管導管質硬,遠端凸面彎曲部直接損傷環杓軟骨。
(7)老年人環杓關節退行性變,組織彈性下降,使氣管插管時環杓關節脫位的發生率增高。
環杓關節脫位是氣管插管非常罕見的併發症,關鍵在於預防:
(1)氣管插管時動作要規範和輕柔,
(2)適度顯露聲門,避免過度上提喉鏡。
(3)選擇氣管導管要求質軟,粗細適中。
(4)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避免劇烈嗆咳。
(5)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易併發環杓關節脫位的患者,應儘量避免氣管插管全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