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小兒球形十二指腸症的診斷,發病機制和手術方式選擇。方法:上消化道造影觀察十二指腸擴張和蠕動情況;觀察不同手術方式術後臨床表現。結論:臨床療效:胃空腸吻合+ 球形十二指腸管狀成型術單純胃空腸吻合術胃空腸吻合術 + 幽門離斷術。
小兒先天性球形十二指腸症又稱巨十二指腸症,屬於消化道球型畸形的一種,臨床發病及其罕見,容易造成誤診誤治。且手術治療無定式,很難達到根治。自1990年以來,本院共收治此症5例,現將其針織情況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文5例中,男3例,女2例,年僅4-12歲,平均7±2歲。就診時主訴嘔吐,上腹部飽脹,嘔吐量大,帶有膽汁,有時小兒採用膝胸臥位或催吐方法減輕症狀。內科治療(包括應用胃動力藥)無效,且症狀逐漸加重。
5例病兒全部是經過上消化道造影確診的。造影顯示十二指腸擴張明顯,2例十二指腸極度擴張,呈球形改變,大量鋇劑淤滯在十二指腸內,透視下觀察十二指腸無明顯的蠕動和逆蠕動,5例病人均按十二指腸梗阻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十二指腸極度擴張,容積約300-2000毫升,在擴張遠端無狹窄,隔膜及外部壓迫,整個十二指腸呈靜止狀態,觀察不到明顯的蠕動和逆蠕動。
2例採用十二指腸梭性切除成形+胃空腸吻合術;2例採用單純胃空腸吻合術;1例採用幽門離斷+十二指腸曠置+胃空腸吻合術。病變部位全層活檢,病理顯示,腸壁平滑肌明顯變薄,肌纖維變性萎縮,肌間和粘膜下神經節細胞數目明顯減少。
近期療效:5例病人住院期間無嚴重術後併發症,仍存在不同程度腹脹,但較術前有減輕。仍有嘔吐,但量及次數較術前減少。
遠期療效:全部病例皆得到,3-5年隨訪。行幽門離斷+胃空腸吻合術者,術後嘔吐減輕,但腹脹減輕不明顯,且有進一步加重趨勢。只行胃空腸吻合術者,術後2例腹脹、嘔吐消失,另2例仍有嘔吐、腹脹,但較術前明顯減輕。全部病例行上消化道造影複查,鋇劑大部從胃空腸吻合處進入小腸,進入十二指腸的鋇劑仍下行空難,後經幽門返流入胃再經胃空腸吻合處下行。
2、討論
2.1發病機制及診斷要點:一般來說,區域性消化道的擴張梗阻應在其遠端能觀察到明確的機械梗阻因素,常見原因有:十二指腸環形胰腺、隔膜、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症、腸旋轉不良等,且梗阻以上擴張腸段,應有機械梗阻的臨床表現。
但此症術中探查不到明確的梗阻因素,且擴張的十二指腸處於被動擴張無張力狀態,觀察不到強勁的蠕動和逆蠕動。消化道內容的下行主要靠腸壁肌肉的蠕動,而十二腸段因某種因素導致的肌無力狀態使消化道內容在此淤滯,被動擴張。
2.2
手術方式選擇,術症診斷很難確定,且沒有固定的手術方式,本文采用3種方式治療本症。單純胃十二指腸吻合術能使胃內容直接進入小腸,且十二指腸滯留物可經幽門反流入胃,能減輕十二指腸腹脹,本術式操作相對簡單,療效尚可。可在基層醫院採用。
幽門離斷+十二指腸曠置+胃空腸吻合術,只能解決食物下行入小腸,但十二指腸內仍產生大量的膽汁、胰液滯留,下行困難,又不能經幽門反流入胃,療效差,不宜採用;十二指腸成形+胃空腸吻合術,從理論上講要優於以上兩種方式,但十二指腸管狀成形手術創傷大,術後病發症多,且病人不能耐受,術中應根據病情決斷,宜在大型醫院採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