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夾現象亦稱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徵,Schepper在1972年首先報道該綜合徵,並逐漸引起重視;據統計,胡桃夾現象多見於兒童及青春期少年,發病年齡4~20歲,以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24∶5,多發年齡見於13-16歲,是兒童非腎性血尿常見的原因之一,左腎靜脈行走在腹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之間的夾角,左腎靜脈剛好通過此夾角。 左腎靜脈的正常解剖學結構關係 下腔靜脈位於腹主動脈右側,右腎靜脈直注入下腔靜脈,行程短而直。而左腎靜脈則需穿行於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之間的夾角,跨越腹主動脈前方後注入下腔靜脈,因此左腎靜脈遠比右腎靜脈長。
正常時:
腸繫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的夾角被腸繫膜、脂肪、淋巴結和腹膜等充填,使左腎靜脈不致受到壓擠。在正常情況下,腸繫膜上動脈起始於腹主動脈,並與之形成25°~60°夾角,如果存在或發生使此角縮小的因素,則可使左腎靜脈和十二指腸受到壓迫而導致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徵。
臨床表現:
當青春期發育較快、身高迅速增長、脊柱過度伸展、體形急劇變化或腎下垂等情況下,左腎靜脈在這個夾角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會受到擠壓,引起血流變化和相應的臨床症狀。產生的血尿或蛋白尿,一般是直立性的,即血尿或蛋白尿出現在身體直立時,平臥位消失,多見與較為瘦高的青少年,30歲以上者少見。血尿或蛋白尿多在劇烈運動之後和傍晚出現,可以反覆發作。具有非腎小球源性血尿的特點,但也有少數患者可以表現為腎小球源性血尿。血尿或蛋白尿一般較輕,但也有極少數出現肉眼血尿,血尿和蛋白尿一般不會同時出現。
臨床診斷:
依靠以下兩項檢查即可診斷:
1、尿紅細胞形態檢查90%以上為正形;即為非腎性血尿;
2、超聲波檢查見左腎靜脈受壓。其診斷標準為:仰臥位左腎靜脈狹窄前擴張部位近端內徑比狹窄部位內徑寬3倍以上;脊柱後伸位15-20分鐘後,其擴張部位內徑比狹窄部位內徑寬4倍以上,取兩個體位即可診斷。這兩項檢查簡單,易行,有效。
預後:
國內有學者認為兒童胡桃夾徵為青春期暫時現象,預後良好。因患兒隨著年齡增長,有效的側支迴圈建立,淤血得到改善,同時腸繫膜上動脈起始部周圍脂肪組織增加,均使腎靜脈區域性受壓程度緩解,血尿隨之消失而無需特殊治療。但鑑於某些誘因如劇烈運動、感冒可誘發血尿或使血尿反覆發作,故應避免上述誘因,使小兒順利渡過青春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