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鍼忙。”講的是身體虛弱或有宿疾者,在三伏天進行鍼灸、拔罐、穴位貼敷等治療,如同冬天進補一樣,能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疾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乃祖國傳統醫學治療特色,冬病夏治是“治未病”一個重要體現。
祖國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贏虛,訊息皆通於大地”,季節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譬如體質偏寒的患者,冬季環境就如同寒冰一樣,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裡晾衣服,是很困難的。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但如果機體陽氣過於虛弱,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平日缺乏運動,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又愛好痛飲祛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冰粥,涼水果等,然後整日在空調房間裡工作,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會內外交困,身體就會發病。
時夏季當令,三伏將至,天地陽氣最為隆盛,人體亦然,陽氣最旺,氣血充盈,經脈之氣流暢,穴位敏感。此時若能善用天時,借勢施治,以陽克寒, 既能驅散患者體內的陰寒之氣,又能將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鼓舞了正氣,增強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對防治疾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脾胃五行屬土,與長夏(三伏)季節相應,長夏氣溫高溼度大,脾胃常因溼熱夾雜而發病,即所謂“脾病起於長夏”。另外長夏人體腠理疏鬆,陽氣易外散發洩,出汗多,易傷津,此時應注意固護脾胃之陽氣,減少出汗,避免陽隨液脫。因此脾胃病者三伏天進行積極的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否所有的脾胃病都能進行冬病夏治?
一般來講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等屬於虛寒證者,適合冬病夏治。虛寒症狀多表現為:平時畏寒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季甚至不分季節四肢冰涼,常感疲倦無力,睡眠質量下降,上腹部疼痛或不適,胃脘部或腹部喜歡揉按,食慾減退,不能吃涼食物,喜歡熱飲熱食,泛吐清水,噁心嘔吐,噯氣,容易腹瀉,易受風感冒,免疫力低下,甚至四肢浮腫,小便清長,女性痛經,白帶清稀等。
冬病夏治是“三伏貼”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三伏貼”只是冬病夏治的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除此之外,還有督灸、腹部鋪灸、臍療、鍼灸、刮痧、拔罐等傳統治療方法,具體運用起來,還需根據患者體質及耐受程度等,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手腳冰涼,易傷風感冒者,首選督灸治療;慢性腹瀉、乏力便溏者,首選臍療;稍進涼食即感胃冷腹痛者,首選腹部鋪灸。每種治療方法都有針對性,所以建議您為了個人的健康,還是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詳細的診斷,選用最適合您的方法進行治療。
“四季脾旺不受邢”,脾胃功能好則一年四季不容易生病,同樣調理脾胃適於常年進行,不拘泥於“冬病夏治”。我科在傳統冬病夏治的基礎上,根據“天人相應”原理,開展了“二十四節氣灸”,在各節氣選擇相應穴位進行灸治,使人體能更好地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除此之外,合理的飲食指導,能夠有效提高冬病夏治的療效。我科在積極開展冬病夏治的同時,因人制宜,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飲食調理,且食療方材料普通,加工方法簡單,易學易掌握,利於長期服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