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腦血管疾病是指各種因素使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部疾病的總稱。常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高血壓伴發的動脈病變,另有心臟病、血液病、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外傷及各種腦動脈炎。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最多見,統稱為腦血管意外、腦卒中或中風,包括出血性的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慢性腦血管病發病隱襲,逐漸進展,如血管性痴呆等。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病,中醫稱為中風。取類比象―-起病急驟、變化迅速、症狀多樣,就象自然界變幻莫測的風。臨床常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甚至死亡,輕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或失語。可以使一個健康的人在數秒鐘、數分鐘、數小時內致殘或致死,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凡中風必須具備臨床四大症。腦卒中=腦血管病-中風
二、幾種情況不同點:
1、類中風:椎基底動脈血栓或出血(小腦、枕葉、腦幹)
2、蛛網膜下腔出血:類中風、真頭痛
3、面神經麻痺:真中風、面痱、口痺
三、目前研究現狀:
1、發病趨勢
目前有兩大趨勢:年輕化的趨勢和錐基底動脈化趨勢
年輕化:中青年人、老年前期發病率越來越高
病情輕:病人臨床症狀不典型,或麻木,或無力,或頭暈,影象學示腔隙性腦梗死或正常,病人易忽略,治療錯失良機。
椎基底動脈化的趨勢:由於特定的供血區、特殊的功能、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
症見:頭暈或眩暈,噁心或嘔吐,耳鳴或耳聾,頭脹悶或失眠,走路不穩或傾斜聲音低沉或沙啞,吞嚥發嗆或嗆咳
特點:誤診率高,頭顱CT不能作出診斷,只有頭顱MRI才可顯影。
原因:不良的生活習慣—久坐、老年人退休後打牌、下棋等一個姿勢太久
職業:辦公室職員、電腦及微機操作者、會計
中醫認為,久坐傷肉,久坐又不注意適當活動,頸背部肌肉緊張勞損,加之年齡40歲以上的頸椎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轉頸或活動過猛,使椎動脈扭曲受壓,是椎動脈系統血栓形成的主要誘發因素。
2、觀念的改變
以往的態度:無興趣的態度―無特殊、特效療法,神經元受損後恢復差,臨床治療上束手無策。
虛無主義態度―對有害的生活習慣及嗜好糾正不堅決,如菸酒嗜好。對中風的防治缺乏緊迫感。由於目前對中風尚缺少有效的急救防治手段,人們對中風仍採取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態度。典型地表現在對有害的生活習慣和嗜好的糾正不堅決,對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防治不重視,對中風的急救治療不積極。如某些研究表明,只有42%的病人在中風發病24小時以內到達醫院,不應該地導致了更多的腦細胞死亡和更多更重的中風殘疾人。中風應被視為“急症中的急症”的觀點至令尚未獲得人們的共識和重視,是萬分遺憾和不應該的事情。
對中風的康復治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根據許多研究中心的嚴密觀察,早期開展系統而正規的康復治療,能較好地促進某些中風病人神經功能的進一步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遺憾的是這項工作在一些(特別是經濟和醫療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至今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展,對康復技術的有效研究尚為數不多。要改變這一面貌,需要更多國際間的援助和支援。
對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防治不重視,如抱著有病不吃藥、不能讓嘴受委屈的等的不正確想法。任其自然的態度―醫務人員對中風的急救治療態度不積極,認為腦梗死病人不死則殘。如有研究表明,只有42%的病人在中風發病24小時內到達醫院,不應該的導致了更多的腦細胞的死亡和更多重要的中風殘疾人。中風應被視為“急症中的急症”的觀念至今尚未受到重視,是非常遺憾的。對中風的康復治療未受到應有重視。研究觀察,早期開展系統正規康復治療,能較好地促進某些中風病人神經功能進一步恢復和生活質量的的提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