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所致腦卒中(中風)的預防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年齡≥60歲的人每25~100個有1個房顫患者;年齡≥80歲的人每10個有1個房顫患者。中國目前約有500萬~1000萬房顫患者。預計2050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全球房顫患者總數將比現在至少增加2.5倍,房顫已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通常房顫並不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但房顫導致的腦卒中卻是房顫患者的最主要併發症之一,是房顫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91%房顫栓塞的併發症為腦栓塞,至少15%~20%缺血性腦卒中由房顫所致。房顫所致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的特點。近年來,有關房顫與腦卒中防治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顯著的進步。
1、陣發性房顫也有較高腦卒中危險
以往認為,儘管陣發性房顫在發作急性期有較高的腦栓塞危險,但在緩解期導致腦卒中的危險不高。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陣發性房顫導致腦卒中的危險與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同樣高。歐洲心臟調查的3890例房顫資料表明,各組房顫患者入組後,隨訪1年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相似,分別為首次診斷房顫1.3%,陣發性房顫1.9%,持續性房顫1.2%,永久性房顫1.6%.氯吡格雷聯合厄貝沙坦預防房顫患者血管事件試驗同樣顯示,陣發性房顫導致腦卒中的危險與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相似。
2、隱源性腦卒中可能主要由陣發性房顫導致
缺血性腦卒中大約有20%~40%的原因無法確定。對於這種隱源性腦卒中,儘管心臟檢查正常,但據推測,大多數可能是心源性腦栓塞所致。2009年2月發表於美國《神經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隱源性腦卒中可能主要由陣發性房顫導致。該研究對發病3個月以內的隱源性腦卒中或隱源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採用行動式遠端心電記錄器(MCOT)監測房顫,在21天的監測期間共有23%患者發現房顫,其中85%房顫持續時間小於30秒,15%房顫持續時間為4~24小時。首次發現房顫的中位時間為開始監測後的第7天。
3、無症狀腦梗死患者伴發房顫的危險增加2倍
已經明確,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比有症狀腦梗死患者至少多5倍,無症狀腦梗死患者比腦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正常的受試者發生有症狀腦梗死的危險約增加3倍,發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險約增加2.3倍。弗雷明漢後續研究報道,在平均年齡62歲(女性佔53%)的“健康”人群中,10.7%接受腦MRI檢查的受試者存在無症狀腦梗死,其中單個腦梗死病灶佔84%.與腦MRI檢查正常的受試者相比,無症狀腦梗死患者伴發房顫的危險增加2倍(風險比為2.16;95%可信區間為1.07-4.40)。
所以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有多高,並不取決於房顫是不陣發、持續還是永久性房顫,也不取決於房顫患者有沒有症狀,而是取決於我們下面要介紹的房顫腦卒中危險評分。任何房顫患者都必須接受腦卒中血栓栓塞的風險評估!
4.房顫患者的腦卒中危險分層(CHA2DS2-VASc評分)
C:心力衰竭,心功不全(1分),H:高血壓(1分),A:年齡(65歲以上記1分,75歲以上記2分),D:糖尿病(1分),S:發生過腦卒中或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分),VA:有動脈粥樣硬化,包括冠心病(1分),Sc:性別(女性記1分)。
如果房顫患者的CHA2DS2-VASc評分為0分,那這位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較低的,屬於低危病人。
如果房顫患者的CHA2DS2-VASc評分為1分,那這位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一般的,屬於中危病人。
如果房顫患者的CHA2DS2-VASc評分為2分及2分以上,那這位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較高的,屬於高危病人。
對於卒中風險為低危風險的病人,可以不針對卒中進行防治,定期評價CHA2DS2-VASc評分。
對於卒中風險為中危風險的病人,需要考慮進行抗血栓治療(酌情考慮使用阿司匹林或者華法林等抗凝血藥),定期評價CHA2DS2-VASc評分。
對於卒中風險為高危風險的病人,需要終生進行防治卒中的治療(使用華法林等抗凝血藥終生抗凝血治療 或者 採取微創左心耳封堵術),定期評價CHA2DS2-VASc評分。
對於卒中高風險的房顫患者,使用 阿司匹林 或者 氯吡格雷(泰嘉、波立維等)這些抗血小板藥物是不足以預防腦卒中的,不建議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