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母細胞瘤是小兒最常見的惡性腎臟腫瘤,由Wilms首先報道,故又稱“Wilms瘤”,是小兒腹部實體腫瘤中預後較好的一種腫瘤。近20年,由於手術,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措施的開展,以及美國腎母細胞瘤研究組(National Wilms’Tumor Study Group,NWTSG)和歐洲國際兒童腫瘤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Oncology, SIOP)等多中心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療效顯著提高,低危患者併發症逐步減少,高危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腎母細胞瘤在嬰幼兒的發病率約1-2/百萬人口,好發於1-3歲的嬰幼兒。腫瘤起源於後腎胚基,為發生於殘留的未成熟腎臟的胚胎性腫瘤,可合併有泌尿生殖系統畸形,肢體畸形或智力障礙。可能與WT1, WT2,P53等基因有關,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如Denys-Drash、Beckwith-Wiedemann和WAGR等綜合徵。
腹部腫塊是最常見的表現,可以在換衣服或洗澡時偶然發現,95%患者在首次就診時觸及腫塊。腫塊位於上腹季肋部一側,表面光滑,中等硬度,無壓痛,早期可有一定的活動度。腫瘤迅速增大/巨大時可產生壓迫症狀,可有氣促、食慾缺乏、消瘦、煩躁不安等表現。約1/3患兒出現腹痛,程度從區域性不適、輕微疼痛到劇烈疼痛、絞痛,如果伴有發熱、貧血、高血壓常提示腫瘤包膜下出血。也有腫瘤破裂導致的急腹症。約25%患兒有鏡下血尿,10-15%有肉眼血尿。血尿多半由於輕微外傷波及腫大的腎誘發,或與腫瘤侵入腎盂有關,不代表腫瘤晚期。約30%病例出現血壓增高,可能由於腫瘤細胞產生腎素,或由於腎血管栓塞或腎動脈受壓造成高腎素-血管緊張素。往往在腫瘤切除後,血壓恢復正常。可合併急性腎衰、精索靜脈曲張、低血糖等。紅細胞增多症罕見,原因可能與腫瘤產生紅細胞生成素有關。合併腎病綜合徵,稱為Wilms腎炎。下腔靜脈梗阻可導致肝大及腹水,如侵入右心房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血行轉移可播散至全身各部位,以肺轉移最為常見,可出現咳嗽,胸腔積液,胸痛,低熱,貧血及惡液質等。
治療前要了解,對側腎臟是否正常? 腫瘤是否有遠處轉移?腫瘤能否切除?等,通過術前閱讀CT,MRI,一般不難對這個問題作答。必要時進行腎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瞭解腫塊和腎血管分佈情況,幫助評估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根治性腎切除術是腎母細胞瘤治療普遍採用的手術方式。除了切除原發腫瘤和腎臟,還需要進行後腹膜淋巴結清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和雙側腎母細胞瘤的情況下,腎部分切除術或腫瘤剜除術是可行的。
除了手術切除以外,化療和放療是目前被認為提高其生存率的其他重要手段。在沒有化、放療的階段,腎母細胞瘤的總體生存率僅為20-40%,而隨著綜合治療的開展,總體生存率可達85-90%。更有甚者,FH病理型別(預後良好型)的患兒總體生存率可達92%以上,而UH病理型別(預後不良型)的患兒總體生存率也可達到60%以上。預後主要與疾病的分期和病理型別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