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耿憲傑

  一、判斷意識

  用手輕拍或搖動患者的肩部,並大聲呼喊:“您怎麼啦!?”如果病人沒有任何反應則說明病人意識喪失;看時間(準確到分鐘);

  二、呼救

  啟動EMSS。立即按響警鈴,要求醫務人員快來搶救;在現場,則向著人群的地方邊揮手邊高聲呼喊:“來人呀,救命啊!”

  三、置病人於復甦體位

  為便於搶救,使病人仰臥位於堅硬的平面上,鬆解患者衣釦、腰帶(女病人鬆解內衣),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動假牙,去枕平臥。

  四、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30次,建立人工迴圈

  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處。

按壓頻率:成人100次/分以上。

  按壓深度:125px。  

按壓與放鬆比:1:1。

  搶救者跪(站)於病人肩側,兩腿分開,一手的食指、中指沿病人肋弓處向中間移動,在兩側肋弓交界處找到胸骨下切跡為定位標誌,然後將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以另一手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疊於前一手上,兩手指交叉上翹,雙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有節奏的、均勻的用力按壓,按壓深度為125px,下壓後手放鬆而不離開胸部以保持正確的按壓位置,此時胸廓恢復到原狀,胸腔內壓力下降而靜脈血液迴流到心臟,使心腔內血液充盈;再下壓,周而復始的進行,以維持血液迴圈。

  兒童定位:雙乳連線與胸骨垂直交叉點下方1橫指。

  幼兒:一手手掌下壓。

  嬰兒:環抱法,雙拇指重疊下壓;或一手食指、中指併攏下壓。

  下壓深度:幼兒至少2.5-3.5釐米,嬰兒至少1.5-2.5釐米。

  按壓頻率:每分鐘至少100次。

  五、開啟氣道

  清除口腔內的異物及假牙,保持呼吸道通暢,採用壓額抬頦法(避免舌根後墜,堵塞氣道):一手掌根置前額,向下向後用力,使頭部後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於下頜角處,向上向前用力拉起下頜,使下頜角與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

  判斷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

  在保持氣道通暢的前提下:

聽: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

看:胸部有無起伏;

感覺:呼吸道有無氣體排出。檢查時間不超過10秒。

  六、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

  置前額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鼻翼根部),另一手大拇指分開病人嘴脣,深吸氣後張口包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氣,時間應達1秒以上,每次吹氣量約500-600ml,至病人胸廓抬起為止。鬆開捏鼻的手,讓氣體撥出,胸廓復位。

  七、判斷迴圈

  捫頸動脈搏動,用右手食指、中指沿下頜、甲狀軟骨旁移2釐米(或喉結旁50px)摸右側頸動脈(判斷5-10秒),無搏動者置心臟按壓板。嬰兒檢查肱動脈(上臂內側,肘與肩的中點)。

  八、連續做五個週期(每個週期按壓與吹氣比為30:2)或按壓約兩分鐘後,檢查心肺復甦效果

  心肺復甦的有效指標:

  1、迴圈:能觸到大動脈搏動。

  2、呼吸:恢復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出現,並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應堅持口對口呼吸或其他呼吸支援(呼吸機或呼吸球囊)。

  3、血壓:上肢肱動脈收縮壓>60mmhg。

  4、神志:復甦有效,昏迷程度變淺,可見患者有眼活動,睫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開始抽動,肌張力增加。

  5、面色(口脣):復甦有效可見面色有發紺轉為紅潤或甲床、面板紅潤;如患者面色變為灰白,則說明覆蘇無效。

  6、瞳孔:復甦有效時,可見瞳孔由大變小。如瞳孔由小變大、固定、角膜渾濁,則說明覆蘇無效。

  九、血管活性藥

  1、腎上腺素:作為CPR期間最常用的血管升壓藥,腎上腺素有強的α腎上腺素能效應,可在CPR期間產生有益的血流動力學作用。腎上腺素可顯著升高中心動脈壓,導致冠脈和腦灌注壓顯著升高,還能提高復甦成功率。當前建議心臟驟停的成年患者每3-5分鐘應用腎上腺素1mg。若患者無靜脈通路,氣管內或骨內給腎上腺素也有效。

2、加壓素:被建議作為CPR期間的替代血管升壓藥,也有很強的血管收縮作用,可用40U加壓素替代第一劑或第二劑腎上腺素。

  阿托品作為一種消除迷走神經作用的藥物,對於心搏停止患者無已知的不良作用,可用於治療嚴重心動過緩和心搏停止。靜脈給藥劑量為每分鐘1mg,總劑量為3mg。

  十、抗心律失常藥

  當前考慮胺碘酮為首選,序貫應用CPR→電擊→CPR→血管收縮藥治療卻無法取得療效的室顫或無脈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可靜脈注射150-300mg胺碘酮。心臟驟停患者也可靜脈應用利多卡因(初始劑量為1-1.5mg/kg)。

  十一、腦復甦

  使患者能恢復正常的腦功能和其他功能是心肺腦復甦的基本目標。對於無意識的患者應維持正常或輕度增高的平均動脈壓,減輕顱內壓增高,以保證最好的腦灌注壓。因為高溫和躁動可以增加需氧量,在心臟驟停的代謝期降低核心體溫能保護心肌,減輕心肌再灌注損傷。低溫對腦也有保護作用,可能通過降低顱內壓和預防腦缺血性損傷來發揮作用。對於接受復甦的心臟驟停患者,尤其是接受較長期復甦的患者,應考慮低溫治療。對於其他心律導致心臟驟停者,亦可考慮接受低溫治療。

  成功復甦後的昏迷患者應充分考慮予以降低體溫,一旦低溫治療方案准備就緒應立即啟動,並保證在推薦的24小時降溫期間細心監督核心體溫和血流動力學,同時預防寒顫,以及維持足夠的灌注壓。

  成功復甦後頭部應抬高30度,並保持居中位置以利於靜脈迴流。由於氣管內吸痰可以增加顱內壓,因此實施時需要仔細觀察,同時為防止低氧血癥發生,吸痰前要給予100%氧氣預氧合。總之,注意復甦後大腦氧合和灌注的細節問題,可以極大地減少繼發性神經損傷的發生,並盡最大限度地增加整個神經系統康復的機率。

  十二、進一步生命支援

  在進一步生命支援(ALS)階段,建議不間斷胸部按壓頻率至少為100次/分鐘。負責通氣的援救者應提供的通氣率為8-10次/分鐘,但不應過度通氣,且需經常輪換(每2-3分鐘),以免過度疲勞使CPR質量降低。

  胸外按壓率應為100次/分鐘,因為按壓率較低會減少向前流動的血流量。由於每次按壓中斷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建立足夠的主動脈和冠脈灌注壓,應儘量避免按壓過程中斷。例如,檢查脈搏不應多於10秒。在CPR的最初數分鐘,不間斷的單純胸部按壓是常規CPR的替代方法,其優勢在於促使不願做口對口通氣的非醫務人員參與其中。

  除顫前胸部按壓1.5-3分鐘,有助於將血液注入心臟泵內,從而增加除顫恢復自主迴圈的可能。除顫後即刻胸部按壓1-2分鐘,有助於預防除顫電擊後常見的低血壓和心搏停止

  自主迴圈恢復後,患者可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始終處於昏迷狀態,需轉入ICU進一步治療。此時患者自主呼吸可能消失,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流動力學也可能處於不穩定狀態,伴有異常的心率、心律、體迴圈血壓和器官灌注。低氧血癥和低血壓可加速腦損傷,要注意避免發生。每一個器官系統的基本狀態一定要明確,並給予監測和採取恰當的治療。在轉送患者去重症監護病房的過程中,必須持續給予機械通氣、氧氣供應和心電監護。

  注意事項:

  1、按壓部位準確,用力均勻,放鬆時雙手不能離開胸壁,按壓要持續進行,如有停頓不能超過5秒;

  2、防止併發症,如肋骨骨折、血氣胸等;

  3、掌握心肺復甦的有效指徵;

  5、按壓時,術者站(跪)於患者肩側,兩膝與肩寬度一致,以便於操作和省力;

  6、無論單人或雙人心肺復甦(新生兒除外)按壓與通氣比都為30:2,新生兒單人心肺復甦按壓與通氣比為30:2、雙人為15:2。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