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黴素在治療血管瘤中的應用
一、藥物濃度、劑量及療程
根據患兒的年齡、病變部位、血管瘤的大小及型別選擇合適的濃度及劑量。一般情況下,年齡小、病變表淺、發生於眼瞼和會陰部者使用低濃度、小劑量。對血管瘤面積較大者,分次治療。1次未愈者,每2周注射1次, 2~5次為1療程。每次用藥劑量不超過8 mg,用藥總量不超過40 mg。
二、操作要點
病變區域性常規消毒,抽取所需平陽黴素液,用5號針頭距血管瘤邊緣1~2 mm進針,沿不同方向呈放射狀邊進針邊注射藥物,使藥物均勻地分佈於瘤體內,注射時以血管瘤飽滿或表面蒼白為佳。注射完畢區域性壓迫止血。
三、平陽黴素治療血管瘤的機制
平陽黴素是新型廣譜抗腫瘤抗生素,主要成份是博來黴素A5 ,對血管內皮細胞有抑制作用。由於單純性、混合性血管瘤具有幼稚胚胎血管內皮特徵,因此瘤體內注射可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 使血管瘤消退。海綿狀血管瘤病變組織內有類似靜脈竇的大而不規則的腔隙,腔內壁為單層內皮細胞,注射藥物後區域性藥物濃度較高,血管內皮破壞,血管瘤退化。
四、不良反應及併發症的預防
出現發熱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7.5%。其中部分患兒不良反應及併發症的出現與患兒年齡小、藥物濃度高、劑量較大及治療部位有關。在治療中,通過調整藥物的濃度、劑量,可以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五、治療方法
一次取平陽黴素1mg-8mg、地塞米松1mg-5mg不等,以2%利多卡因1ml-3ml稀釋,常規消毒瘤體病變區,在瘤體外0.5cm施壓阻斷血流,以5號注射針頭刺入瘤體內,儘量抽盡瘤體內的血液,然後注入藥物,據瘤體大小的不同,治療時可在一個刺入點呈三角形或四邊形向不同方向注入藥物,一般以2個-3個點為宜,注射後瘤體表麵皮膚或粘膜變白,區域性繼續施壓2分鐘-3分鐘,以延長藥物在瘤體內的作用時間。
注意事項
1:藥液的濃度對血管瘤一般是0.1%,對血管畸形一般是0.2%。
2:血管瘤的治療可適量的加入地米,也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血管畸形的治療一般不用,但是為了防止術後發熱,有時可肌注適量的地米。
3:注射時要求從瘤體的周邊0.5cm進針,分割槽域多點注射,切忌從瘤體中進針及一點足量注射,以防止藥液的滲出及瘤體的潰破。
4:血管畸形的注射要回抽有血後方可注射。
5:一次注射量不能超過8mg。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