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外科、乳腺外科 主任醫師 張保山

  目的:探討腦外科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

  方法:腦外科昏迷患者入院後隨機給予常規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手術顱內血腫清除減壓、降顱壓、止血、|應用抗生素、腦保護劑及腦細胞代謝賦活劑等)或在此基礎上立即給予大劑量醒腦靜治療,待病情相對平穩後早期給予高壓氧治療兩種方法,觀察其治療效果。

  結果:昏迷患者47例,治癒33例,治癒率70.21%;致殘2例,致殘率10.64%;死亡9例,死亡率19.15%。與常規治療的62例昏迷患者相比,經卡方檢驗,0.05>P>0.01,療效有顯著差別。

  結論:大劑量醒腦靜與高壓氧早期應用相結合,能有效抑制腦水腫,開竅止痙,促進昏迷覺醒,減少死亡率及致殘率,改善昏迷患者的預後。

  關鍵詞:腦外科昏迷、醒腦靜劑量、高壓氧早期治療。

  顱內壓增高所致昏迷,是腦外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們應用大劑量醒腦靜並早期高壓氧治療,救治腦外科昏迷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以來,我們應用大劑量醒腦靜結合早期高壓氧治療腦外科昏迷患者47例,其中外傷性昏迷38人,高血壓腦出血致昏迷6人,其他原因所致昏迷3人。將收治的病情及治療方法相近的患者62例做為觀察組。

  1.2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包括手術顱內血腫清除減壓、降顱壓、止血|應用激素、抗生素、腦保護劑及腦細胞代謝賦活劑等。治療組於入院後即給予大劑量醒腦靜治療。每日20~40ml(常規量2~8ml),待病情相對平穩後即早期給予高壓氧治療,每日1次。

  1.3療效標準

  1.3.1治癒:意識清楚,臨床症狀及體徵消失,成人能正常工作,兒童能就學。

  1.3.2致殘: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

  1.3.3死亡

  1.4治療結果:見表1

  經卡方檢驗,0.05>P>0.01,兩組療效有顯著差別。

  典型病例:

  被1萬伏高壓電擊傷,心跳呼吸驟停,瞳孔患者,男,20歲。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經搶救,與傷後15分鐘心跳呼吸恢復,呼吸每分鐘2~3次,心率每分鐘120次,頻繁抽搐,約6小時後瞳孔回縮至2mm,血壓回升,呼吸每分鐘26~40次;給予脫水,降顱壓,應用腦保護劑,支援治療,同時給予腦醒靜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靜滴,1日2次,3天后加用高壓氧治療;13天后患者清醒,經39天治療,患者神志清,語言流暢,視力、聽力正常,四肢活動正常,治癒出院。

  男,17歲,車禍致傷後持續昏迷,在院外治療5天,因病情加重轉我院。患者深昏迷,強刺激四肢無反應;診斷:“原發性腦幹損傷”。立即給予醒腦靜20ml,每日1次,高壓氧等治療,6天后患者清醒,41天后治癒出院。

  男,65歲,以突發昏迷3小時入院,頭顱CT示左基底節區腦出血,量約50ml,給予急診手術血腫清除減壓,術後降顱壓、止血醒腦靜20ml,每日1次及高壓氧治療,5天后清醒,23天出院,右側肢體輕癱。

  討論

  2.1腦外科各種疾病均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所致昏迷是腦外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應用高壓氧治療提供高氧分壓,收縮大腦血管,降低顱內壓,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高壓氧還能擴張椎動脈,增加腦幹供血,刺激上行性網狀啟用系統,促進甦醒。從而縮短昏迷時間,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

  2.2祖國醫學對顱腦及顱腦疾病也有較多論述,《內經》中有如下論述“頭者,精明之府。“人為腦海,腦為髓海。”“髓海有餘,則輕勁有力,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華佗著《中藏經》論述有關腦部疾病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及其嚴重危害。《聖濟總錄》對開放性顱腦損傷的救治亦做了論述:“凡腦為物所擊傷,破而髓出者,治療亦速,蓋頭為清陽所會,囟者物所受命,若腦破髓出,稽於救治,斃不旋踵。”

  2.3根據祖國醫學理論,對昏迷伴抽搐者,宜用鎮靜、開竅治療。醒腦靜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麝香、冰片、梔子、鬱金等,具有芳香開竅、醒腦止痙、清熱涼血、行氣活血、解毒止痛之功能。因此,對顱腦疾病所致昏迷有良好效果,可以縮短昏迷時間,減少與昏迷有關的併發症,降低死亡率。我們還觀察到,在一定範圍內,藥物劑量與療效成正相關。

  2.4結果表明:大劑量醒腦靜與高壓氧早期應用相結合,能有效抑制腦水腫,開竅止痙,促進昏迷覺醒,減少死亡率及致殘率,改善昏迷患者的預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