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是腰腿疼最常見的病因。從國內外流行病分析來看,其發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絕對數值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從幾歲到幾十歲都有。發病率上升,與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的習慣改變有關。其中長期不良的用腰習慣是發病的主因。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大多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Conventry曾經報告在接近20歲左右的青年的椎間盤中已經有輕度的退行性變發生,20-30歲之間可出現相對明顯的退行性改變,部分纖維環出現裂隙。這一比例在年長人群中出現的比例更高,Roberts做過一項對近100例屍體腰椎標本的研究,結果所有中年標本的椎間盤均存在退變現象。低於30歲標本椎間盤部分存在退變現象,且程度相對輕。由此可見,腰椎間盤的生理性退變是跟年齡相關的生物學過程。隨著影像學發展,CT、MRI逐漸成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可靠手段,其能夠準確的顯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方向及神經根受壓情況,為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提供了良好條件。
無論是哪種手術方法,都是以治療椎間盤突出為目的,判斷效果標準:
疼痛是否治癒、後遺症是否明顯、是否容易復發等。骨科傳統後路全、半椎板切除摘除椎間盤髓核手術對腰椎三柱結構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對腰椎穩定性有一定影響,需要用鋼板螺絲釘固定,多數疼痛患者難以理解和接受。
疼痛科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解決了這一問題。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化學融核術的發明。它的歷史可以追溯1963年化學融核術的發明。1963年,Smith首先採用經皮椎間盤穿刺,在硬膜外腔注入木瓜凝膠蛋白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開創了微創脊柱外科治療技術的先河。該技術的基本原則是利用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將髓核組織膠原蛋白部分溶解,水分釋放,最終萎縮,造成椎間盤內壓力降低,從而解除神經根壓迫,由於至今沒有人解決木瓜酶過敏問題已經由目前採用無過敏的膠原蛋白酶替代。膠原酶能溶解突出髓核和纖維環中的膠原組織,而不損傷鄰近結構中的其他正常組織,術後疼痛等級評分與外科手術治療效果相當。
經皮穿刺臭氧溶核術是近年來在歐洲國家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認為其機制是,臭氧氧化髓核中蛋白多糖,破壞髓核細胞,抑制免疫反應,且有抗炎鎮痛作用。Bonetti等通過研究認為,將O2一03的混合氣體注射到神經根周圍也可以緩解疼痛。椎間盤內臭氧注射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較有效且安全的方法,總有效率達93.2%。
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制:利用冷融切的低溫(約40℃)汽化技術,切除部分髓核組織,並利用加溫(70℃)技術使髓核內的膠原纖維汽化、收縮和同化,使椎間盤總體積縮小,從而使椎間盤內壓降低並使椎間盤髓核組織重塑,以達到治療目的。有報告指出在經皮內鏡引導下,應用雙極電極射頻消融技術對40例腰椎問盤突出症患者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86.4%。聯合應用臭氧或膠原酶是近年微創綜合利用的趨勢。2007年寇久社報道在CT和C型臂的引導下根據CT、MRI確定治療靶點,治療優良率達80%,有效率達96%。
椎間孔鏡治療椎間盤突出疼痛,適用於突出物較大,伴有向其他方向遊離的突出物。這一技術較好的一次性解除突出物對神經的擠壓,一旦將突出物取出,患者的劇烈疼痛症狀隨機解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