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暖暖的春天來了,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今年的2月4日。雖然春天來了,但俗話說“春天的天孩兒的臉---說變就變”,乍寒乍暖是初春的氣候特點。溫度的提升使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
《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需要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中醫五行學說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木有無拘無束地發芽生長的特性,因此肝臟也是喜好生髮調達,盡情疏洩的。所以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首烏、白芍、枸杞、鬱金、丹蔘、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立春從周代開始就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咬春”的習俗亦相傳甚久,立春這一天大都習慣吃蘿蔔、姜、蔥、春餅,春餅中夾一些“春芽”。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毫無疑問,春芽應該是初春的應季美食了。
隨著氣溫的上升,各種“溫病”(相當於西醫學中的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風疹流行性出血熱、甲型H1N1等季節性流行病)抬頭。如果我們做到應季而居、應季而怡、應季而眠、應季而食,預防流行病也不是一件難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