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間,今年的冬至(12月22日)就要來臨了。從字面上看,很多人以為冬至是冬天的開始,其實不然。冬至的“至”不作“到”解,冬至也不能解釋成“冬天到了”。這裡的“至”應當解釋成“極、極點”。按照我國古代陰陽轉化觀點,冬至這天陰氣升到極點,此後陰氣開始下降,陽氣開始上升,直到夏至陽氣達到極點,於是又開始了新一輪彼消此長的陰陽轉化過程。
《國語·越語下》:“陽至而陰,陰至而陽。”古人受“陰陽”學說的影響,將世間的萬物都劃分為陰、陽兩個屬性,數字亦如此。古人視單數(奇數)為陽數,雙數(偶數)為陰數。而自冬至開始,晝逐漸加長,預示著陽氣漸盛。所以到了宋代,人們便將最大的陽數“九”,即所謂“極陽之數”與“陽氣之至”的冬至聯絡在一起,從冬至這天起開始“數九”。
以9天為一個週期,迴圈排列至第9個9天為止,共81天。待“數九”結束,已是春暖花開時節。“九盡桃花開”,“九九八十一而寒盡”。所以“數九”的文化習俗,體現了人們順應自然,企盼大地早日還暖,萬物儘早復甦的心理。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的初生。我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即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因為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時、子月便在養生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在這陽氣萌發的節氣中,南北食俗更是豐富多彩,有吃餛飩的,有吃餃子的,有吃丸子的,有吃狗肉的,江南還有吃赤豆糯米飯的……。在我看來既然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長長的冬夜,我們何不好好睡一覺,睡眠安則陰斂,陰斂陽才得以附,也就是說順應自然的睡眠可以為初生的“陽”提供孵育的溫床。當然睡好以後還應該吃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非常適合這個節氣食用的肉品---羊肉。
羊肉性甘、溫、無毒;入脾、腎;主治腎虛腰疼,陽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後虛寒,產婦產後大虛或腹痛,產後出血,產後無乳或帶下等病。羊肉的家常吃法很多,我給大家推薦一下中醫典籍《金貴要略》中的當歸生薑羊肉湯的做法和功效:羊肉250g,切塊,當歸30g,生薑15g,加水煎至羊肉爛熟,去滓取汁服。本方取羊肉溫中補虛,當歸補血,緩急止痛,生薑溫中健胃。
用於脾胃虛寒,裡急腹痛、脅痛,或氣血不足、中陽不振之證。《證治準繩》同名方中,加入黃芪,補益之力尤強。補中羊肉粥(《飲膳正要》)更是壯胃健脾的良膳:羊肉250g,切成小粒;大米(或粟米)180g。加水煮成粥。酌加食鹽、生薑、花椒調味食。可分作2-3次食。羊肉性偏溫,發熱病人慎食之;水腫、陰虛骨蒸、瘧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症者禁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