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後遺症期併發的肺感染。卒中相關性肺炎是住院死亡率增加、出院預後差的獨立危險因素。卒中相關性肺炎是導致卒中患者病情惡化、預後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卒中相關性肺炎不僅嚴重影響患者預後,而且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因此應開展規範化的預防和治療。
腦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和複發率都很高。全世界每年平均腦卒中發病率約200 /10萬,大約導致550萬人死亡。我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例超過200萬,其中出血性卒中約20%,缺血性卒中約80%,死亡病例每年超過150萬,死亡率約150/10萬人,大約有700萬例存活,其中3/4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殘疾。2007年5月我國衛生部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腦卒中均為致殘的首要因素,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據文獻薈萃報道,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約為12%。分析死亡原因,中樞性衰竭約29.45%,肺炎佔28.08%,僅次於中樞衰竭。卒中相關性肺炎也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合併症,發生率約10%~47%,死於肺炎者佔死亡病例的34 %。
臨床觀察和文獻資料均表明,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除與卒中型別有關外,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為患者的因素,包括高齡、昏迷、誤吸或嘔吐、臥床、吞嚥障礙、心房纖顫、慢性心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癥、基礎肺部疾病、先前存在的感染等;
另一方面為醫源性因素,包括人工氣道、機械通氣、長期留置鼻胃管、使用鎮靜劑或質子泵抑制劑、亞低溫冬眠治療、先期抗生素治療、長期住院和久住ICU等。值得指出的是,包括介入在內的手術治療明顯改善了腦卒中患者預後,但全身麻醉手術增加了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引起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比較複雜。由於腦卒中直接病損和繼發顱內壓升高可影響中樞功能,引起意識障礙、吞嚥困難及咳嗽反射消失,肺膨脹不全,通氣功能下降,甚至導致肺瘀血、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和呼吸衰竭,在此基礎上胃內容物返流及咽部分泌物誤吸極易發生肺炎。
此外,高齡或卒中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介導的免疫功能低下,使患者抗病能力降低也是導致卒中相關性肺炎的原因。
一旦發生卒中相關性肺炎,反過來會影響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和恢復。肺炎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缺氧,導致繼發性腦損害,加重腦水腫與中樞損害;其次是應激反應;再次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綜合症,導致炎症反應和抗炎反應失去平衡,從而誘發腦源性多臟器功能不全。
卒中和肺炎的惡性迴圈,必然使死亡風險和殘疾程度增加;同時卒中相關性肺炎可使腦卒中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和出院延遲;並使醫療成本顯著增加。
卒中相關性肺炎有其特殊的演變規律。卒中相關性肺炎在腦卒中發病當日即可發生。意識下降和嚴重的顏面麻痺是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重要預測因子。
卒中相關性肺炎臨床特點如下:
①表現形式多樣。常以吸入性肺炎或墜積性肺炎方式起病;吸入物可以是咽部分泌物、聲門下分泌物或反流的胃內容物,大多含有食物殘渣、胃酸和細菌;早期可表現為社群獲得性肺炎特點,也可為醫院獲得性肺炎,機械通氣者可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後遺症期常有醫療護理相關性肺炎的特徵。
②病原菌多種多樣。G-桿菌為主的混合感染多見。卒中相關性肺炎病原菌隨病程而不同,在發病早期主要為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中期G-桿菌佔首位,G+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厭氧菌亦常見;常見的G-菌感染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桿菌、銅綠假單孢菌、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等四種;後期常表現為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
③臨床表現不典型。尤其是高齡和隱性誤吸者,常為隱蔽的無反應性早發肺炎或墜積性肺炎,極易延誤診治。
④病情易反覆。
⑤病情變化快,易併發肺水腫、膿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和呼吸衰竭。
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比較困難。由於患者昏迷、反應性低下、不會咳痰、床旁胸片不易發現病灶等因素,使臨床肺感染評分系統(CPIS)並不敏感。只要條件允許,應選擇做胸部CT檢查,氣道分泌物塗片和培養,並監測外周血白細胞、降鈣素原、氧合指數、血乳酸值和鹼剩餘等指標,以早期診斷卒中相關性肺炎。正確評價患者的病情、致病菌及進行相應的分級治療是診治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重點。特別提示,對於氧合指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