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臨床工作過程中經常發現有顱內蛛網膜囊腫的情況,那麼顱內蛛網膜囊腫到底是一種什麼病變呢?又是怎麼形成的,怎麼處理呢?
顱內蛛網膜囊腫,顧名思義就是顱內蛛網膜形成的內含腦脊液的囊性佔位病變。按照病因學分類它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顱內蛛網膜囊腫是胚胎時期腦脊液蓄積增加而形成的一種囊腔,是一種發育異常情況,後天性的顱內蛛網膜囊腫多是因為產傷或出生後外傷、顱內出血、感染產生粘稠分泌物或開顱手術損傷造成的蛛網膜黏連,進而阻塞蛛網膜下腔和腦池而形成腦脊液聚積。
顱內蛛網膜囊腫按照病理的特點分為蛛網膜內囊腫和蛛網膜下囊腫。蛛網膜內囊腫又稱為真性蛛網膜囊腫,其囊壁四周基本都為蛛網膜所構成。蛛網膜下囊腫又稱為軟膜囊腫,囊腫的囊壁頂為蛛網膜,底為軟腦膜。
顱內蛛網膜囊腫約佔顱內佔位性病變的1%-3%,發生在兒童的約70%,其中男女比例約為4:1,顳部的囊腫左側多於右側。按照發生的機率,外側裂及顳前部最多見,其次為枕大池,大腦凸面,四疊體池,橋腦小腦角等。
蛛網膜囊腫大約60%到80%出現臨床表現,最明顯的就是顱內壓增高所造成的頭痛嘔吐,而臨床就診的首發表現則為癲癇發作。患兒可表現為頭顱增大、區域性顱骨的隆起、智慧障礙、共濟失調等情況。不同位置的囊腫,其臨床表現可以不盡相同,比如在後顱窩的囊腫早期可出現腦積水的症狀,而在顳葉的囊腫則可出現癲癇發作。蛛網膜囊腫的患兒在受到外傷後可以出現顱內出血。
顱內蛛網膜囊腫的輔助檢查以腦CT平掃和核磁共振為主。腦CT可以表現為囊腫的囊液與腦脊液密度相同。核磁共振在T1加權像呈低訊號,T2加權像為高訊號,囊液與腦脊液同訊號。此外,臨床上常採用腦池造影法區別囊腫是否與腦脊液迴圈相通。
顱內蛛網膜囊腫若無症狀,無需急於手術。當出現顱內壓增高時主張手術治療。在兒童中如果顳葉囊腫出現癲癇和發育障礙時則及時手術切除。此外,現代醫學顯示,神經心理學測試有輕度神經精神症狀、記憶力下降、認知力下降等表現,以及明顯的侷限性神經功能缺損者均應積極果斷採取手術,手術預後良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