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
症狀:
(1)眩暈:頸項轉動時可誘發本症。
(2)猝倒發作和意識障礙:這是椎動脈急性缺血的特殊表現。發病前往往無任何預兆,患者常在行走或站立時,因頭項轉動,下肢肌張力突然消失而跌倒。
(4)頭痛:常與眩暈交替出現,頭痛多為單側,常侷限於枕部或頂枕部。頭痛性質以跳痛、脹痛為主。
(5)植物神經與內臟功能紊亂: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多汗或無汗、流涎、心律失常、項背胸部燒灼感、蟻行感、胸悶、呼吸節律不均勻等。
體徵:
旋頸試驗陽性。
鑑別診斷:
椎動脈型頸椎病須與腦動脈硬化、美尼爾氏徵、偏頭痛等鑑別。
(l)腦動脈硬化:腦動脈是易發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頸椎病可合併有腦動脈硬化(尤多見於椎-基底動脈硬化)、二者均可出現頭暈、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誤診。但以下幾點可作為診斷依據,並可與推動脈型頸椎病相鑑別:
①40歲以上,逐步出現大腦皮層功能減退的症狀,如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其症狀消長與頸椎活動無明顯關係。
②腦動脈硬化往往是全身動脈硬化的組成部分,故可能伴有眼底動脈、主動脈、冠狀動脈或腎功脈硬化的徵象。
③血壓倔高或偏低,其特點是舒張壓高,收縮壓低,即脈壓減小。如40歲以上血壓為17.3/13.3或120/9.33kPa,並有頭暈時,應首先考慮本病的可能。
④實驗室檢查,血清總膽固醇量增高總膽固醇與磷脂的比值增高,旨蛋白和三酸甘油脂增高等。但各地區的正常血脂數差異較大。有時動脈硬化而血脂不高,故絕不能僅據血脂的數值而確定有否動脈硬化。
⑤腦血流圖檢查,影象有較恆定的缺血性改變,對本病的診斷幫助較大。如頸椎病合併腦動脈硬化,則其表現更為複雜。
(2)美尼爾氏徵:又稱發作性眩暈,是因內耳的淋巴代謝失調,淋巴分泌過多或吸收障礙,引起內耳迷路積水,內耳淋巴系統膨脹,壓力升高,致使內耳末梢感受器缺氧和變性所致。美尼爾氏病多發於中青年,發作時伴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故甚易與椎動脈型頸椎病互相誤診。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頸性眩暈屬中樞性眩暈,主要特點是多伴有一系列腦幹缺血的症狀和體徵,發作時間短,多與轉頸有關。美尼爾氏徵引起的眩暈屬周圍性(又稱內耳性)眩暈,其特點是眩暈發作有規律性,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顫:緩解後可毫無症狀;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發現9前庭功能試驗不正常。
(3)偏頭痛:偏頭痛以女性居多,絕大多數起病於青春期前後,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一般到了絕經期,症狀會逐步緩解和自愈。本症經期易發作,妊娠期多自然緩解。可有家族史。
椎動脈型頸椎病-造成原因
什麼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是怎樣造成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不穩、退變,骨刺直接刺激、壓迫椎動脈,或者由於刺激了頸椎關節囊韌帶和椎動脈壁周圍的交感神經引起的反射性椎動脈痙攣而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的一種疾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造成是由於各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因素致使椎動脈遭受剌激或壓迫,造成血管狹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為主要症狀的綜合症。
1、動力性因素主要指椎節失穩後鉤椎關節鬆動及變位而波及側方上下橫突孔,出現軸向或側向移位,而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弓引起痙攣、狹窄或折曲改變。
2、機械因素主要指某些固定致壓物( 包括鉤椎骨質增生 ),增生的骨刺直接壓迫椎動脈,而橫突孔這一骨性管道卻使椎動脈失去退縮與迴避空間。
髓核穿破後縱韌帶進入椎管內時,則有可能達到椎間孔處,在壓迫脊神經根的同時,壓力亦可能傳遞至椎動脈。
鉤椎關節囊創傷性反應和後方小關節創傷反應主要影響脊神經根,而鉤椎關節翼壁滑膜的腫脹、充血及滲出則減少了橫突孔徑,可直接或通過椎動脈周壁的交感神經纖維而引起椎動脈痙攣與狹窄。
治療:
1、改變工作習慣,改正不良姿勢,避免疲勞.
2、頸部頸託制動
3、擴血管藥物,止暈藥物治療.
4、理療
5、部分患者可行手法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