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腦病科 主任醫師 胡丙成

  1、中風病的西醫治療

  急性中風(腦血管病)來勢迅猛,時間就是生命。處理不及時、方法不當、治療用藥不當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研究發現,每延誤一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輕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重者危及生命。

  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急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腦病科、神經內科急症。臨床早期診斷和超早期的治療非常重要。

  (1)超早期(即發病6小時之內)

  治療:首先大家要提高對中風的急症急救意識,瞭解超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發病應立即就診,力爭3-6小時的最佳溶栓治療時間窗,降低腦代謝、控制腦水腫和保護腦細胞,挽救缺血半暗區。

  (2)個體化治療:即根據病人的年齡、卒中的型別、病情及基礎疾病的情況採取最適當的治療。

  (3)防治併發症:如感染、腦心綜合徵、卒中後焦慮等。

  (4)整體化治療:如採取支援療法、對症治療及早期康復治療等。

  出血性中風的治療:

  內科治療:

  (1)一般治療:保持安全、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等。

  (2)調控血壓:使血壓維持在略高於發病前水平或舒張壓100mmHg左右。

  (3)降低顱內壓:顱內壓升高是腦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顱內壓為治療腦出血的重要任務。腦出血的降顱壓治療首先以高滲脫水藥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鈉等,應用脫水藥時要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

  (4)保證營養和電解質平衡。

  (5)併發症治療。

  2、中風病的中醫藥治療

  中醫學認為血虛、瘀血、痰飲為中風之源,肝腎陰虛,外邪乘虛侵入經脈,邪氣瘀滯,痰熱上擾,風痰阻絡,經氣不得流通而致中風。治療上通過辯證施治,以疏通經絡,祛瘀化痰,活血通經,調和氣血等,及促進患肢功能改善為原則。

  臨床常用中成藥製劑:丹蔘、紅花、川芎嗪、三七、銀杏葉製劑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腦血流、降低血粘滯度等作用。

  中醫鍼灸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內經》、《鍼灸甲乙經》及《鍼灸大成》對針刺治療腦卒中均有記載。新近調查顯示,國內外接收針刺治療者亦逐年增多。鍼灸已經成為治療中風病的理想方法之一。鍼灸治療中風是根據臟腑經絡學說取穴來達到疏通經絡,執行氣血,調和陰陽,促進癱瘓肢體康復的目的。

  臨床上常將中風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急性期,治療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進展為重點。恢復期,中醫鍼灸康復是這一時期的重點。這一時期病情進一步好轉的可能性較大,大部分患者在這一階段康復至較好狀況,少部分則部分症狀體徵持續下去轉入後遺症期。後遺症期一般病情平穩,失去的功能進入緩慢的恢復階段。

  急性期多為馳緩性癱瘓,沒有隨意的肌肉收縮,也不出現聯合反應,機體基本處於全面鬆弛狀態,鍼灸則根據患者的臨床體徵和症狀分別選用頭針相關的刺激區和體針進行鍼刺治療,同時配合以床旁治療為主康復治療,來改善對患者病側軀幹和近端關節的控制能力,達到床上翻身、保護關節、保持各關節的活動範圍,提高癱瘓肌的張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動能力,讓病人能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運動模式活動。

  恢復期對中、重度的腦卒中病人來說非常重要,此期患者可明顯的表現出上肢的屈肌協同運動和下肢的伸肌協同運動,並逐漸可做到某些肌肉關節的獨立運動,這一時期,患者除可持續用藥外,同時要加強鍼灸及康復治療,進一步平衡肌張力,促進更多分離運動的出現,以加強對患側肢體活動控制能力,並完成較複雜的生活活動能力,矯正異常步態等。同時病人可以在中醫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和體質等具體情況,辯證施治,輔助性地選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中醫鍼灸與藥物治療並進,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後遺症期的患者患側肢體功能進入慢性恢復期,需注意加強該側肢體的被動活動,防止關節、肌腱、韌帶攣縮造成的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定期進行中醫康復治療,儘量發揮患肢的輔助功能,充分利用矯形器、輔助具、保護具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儘可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家庭,迴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