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許尚臣

  人類的腦幹約相當於大拇指大小,僅佔全部腦的小部分,但它有著生命悠關的重要性。 在結構上,腦幹居於腦的“中心”,上擎大腦,揹負小腦,下連著脊髓,擔負著小腦、脊髓與大腦的相互聯絡,同時是除嗅神經和視神經之外所有腦神經的出入處,另外,腦幹是生命的基本中樞所在,如呼吸中樞、心跳中樞、睡眼中樞及意識中樞等均位於腦幹。因此,腦幹是神經系統的中心樞紐。腦幹一旦有病變,如腦幹出血,往往症狀嚴重,引起四肢癱瘓、不能吞嚥,眼球固定等,嚴重者呼吸停止,需用呼吸機維持生命,有時病情危急時,來不及搶救而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因此,在現代神經外科中長期認為腦幹上長病是不能手術的,為手術的禁區。
  但近20年來,由於對腦幹解剖功能的深入研究,加之各種檢查手段(如磁共振)、手術裝置(如高清晰手術顯微鏡、超聲吸引、神經導航等)的革命性發展,以及在顯微神經外技術方面得到系統培訓的新一代神經外科醫師的成熟,腦幹手術已經在一般省級醫院成為比較普通的手術,腦幹手術的神祕感早已淡去。
  腦幹結構複雜,匯居眾多的神經核和神經纖維,僅僅記著這些結構的名稱和基本位置,就令一個優秀的醫學生失眠多夢,但事實上,腦幹內重要結構之間並非密不可透,其內有一些“縫隙”可供手術。目前高清晰磁共振可顯示出神經核、神經纖維,及病變與這些結構的關係,因此,可用於指導醫師決定腦幹上病變能否手術及如何做手術,手術時神經外科醫師已可“按圖索驥”,達到切除病變而對腦幹內重要的功能結構損傷最輕的目的。高清晰的手術顯微鏡和精細的顯微手術器械為腦幹手術提供了強有力手段,使腦幹手術成為基本的現實。

  因此,當被診斷為腦幹腫瘤時,不要輕易放棄。當腦幹腫瘤為一些良性病變如海綿狀血管瘤(為血管畸形而非真正腫瘤)、血管網織細胞瘤(也稱血管母細胞瘤)等時,更應當持積極態度,因為這些病變如手術成功可以治癒。如筆者曾有一患者,女,30歲,診斷為延髓血管網織細胞瘤,來時由於腫瘤壓迫呼吸中樞出現呼吸停止,及時採用呼吸機維持呼吸和手術切除腫瘤,術後呼吸恢復,意識清楚,四肢活動正常,術後已4年餘,目前工作如常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