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腎積水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很多家長以為沒有辦法治療,只有打掉胎兒才能解決問題,其實,引起胎兒腎積水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因為腎盂腎管連結基層部位增厚導致的腎積水。下面介紹胎兒腎盂積水的診療方法。
診斷:
1、產前檢查:首選B超。腎盂擴張程度主要以腎盂前後徑(APD)來表示,通常認為,妊娠妊娠20周前APD>6mm,20-30周時APD>8mm,孕30周後APD>10mm,可診斷為腎積水。腎積水的分級方法:輕度腎積水,腎盞正常;中度腎積水,APD>15mm,腎盞擴張;重度腎積水,APD>15mm,腎盞擴張,腎實質變薄。
2、產後進一步檢查方法:B超,如靜脈腎盂造影(IVP),利尿性腎圖檢查(ECT)等實驗室檢查。大部分腎積水的診斷需依靠反覆B超等檢查和長期隨診中指標的變化來決定和是否需要採取手術干預。
治療:
1、胎兒期干預
胎兒腎積水多數情況下,診斷是在懷孕4到6個月時B超檢查發現的,之後應定期(半到一個月一次)隨訪檢查,並在足月之前再次行超聲檢查。
對於定期檢查中發現雙側多囊腎、腎發育不良伴羊水減少等嚴重畸形的,經產前專家會診後終止妊娠。一般腎積水出生後手術治療效果比較肯定,也不影響以後孩子的生長髮育,所以在小兒泌尿外科醫生的密切隨訪下不需要終止妊娠。
僅一小部分腎積水需要進行產前治療干預,並且應由有經驗的醫療機構進行。如長期胎兒膀胱引流,手術指徵為:妊娠4到6個月的男性胎兒,出現了嚴重雙側輸尿管腎積水,尿液指標符合標準,進行性羊水減少。
2、出生後治療
出生後對於少數有症狀患兒如出現腹部腫塊,尿路感染,或幼兒訴反覆腹痛等,則需儘早進行手術治療,按目前醫療水平,新生兒期即可安全進行手術。
出生後無症狀患兒的處理成為小兒泌尿外科醫生一個新的課題:哪些患兒可以自行緩解?哪些需要手術?一般來講孕後期腎盂分離小於10mm的患腎需要手術的可能性極小,但必須由小兒泌尿外科醫生密切隨訪,隨訪中如腎盂分離進行性增大、腎功能進行性下降,則需及時進行手術干預。如生後B超檢查腎盂分離大於20mm,應視為需手術的高度危險因素,儘快行IVP、ECT等檢查,以決定是否儘快採取手術治療。
胎兒期出現的腎積水出生後密切隨訪有二個目的:儲存腎功能和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干預。對於無症狀患兒,目前最確切的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的方法是利尿性腎圖(ECT)。在利尿性腎圖檢查中,如發現腎功能已有明顯下降則需手術治療,如分腎功能在35%以下即認為腎功能已有下降是公認的標準。若動態的利尿性腎圖隨訪檢查中發現分腎功能下降達5%以上則認為出現了腎功能的下降也需行手術干預。
3、隨訪頻率和穩定腎積水的隨訪
隨訪頻率太高會導致患者家長隨訪依從性下降而停止隨訪,頻率太低則可能導致腎功能的大幅下降。所以我們推薦在兩歲以內必須進行嚴密隨訪,隨訪間隔一般以3個月為宜,特殊情況可以更短。我們臨床統計的資料顯示,單純腎積水中,70%左右的手術發生在2歲以內,所以我們認為生後2歲是腎積水發生進展的關鍵時期,必須進行嚴密隨訪。2歲以後,隨訪頻率可以適當降低,每半年超聲檢查一次,利尿性腎圖每一年一次。
實際隨訪工作中我們遇到很多長期穩定的腎積水,積水無進展也無明顯減少。對於這些患兒可以採用超聲檢查為主的隨訪。統計資料顯示連續兩次超聲檢查發現患腎積水程度加重,則在利尿性腎圖中必然伴隨患腎分腎功能下降5%以上,所以在臨床上我們把超聲檢查作為隨訪大多數病例時的主要手段,而利尿性腎圖僅用於患兒初次診斷、術前評估和術後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