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從醫學上講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俗稱,是各種原因導致大腦一過性缺血而引起的腦供血區域侷限性腦功能障礙。每次發作時間從幾十秒鐘到20分鐘不等,然後在24小時之內自行緩解,緩解之後臨床症狀消失,不留任何後遺症。在初次發作之後,病人常常會有反覆發作的經歷,有的患者一天可發作幾次,甚至數十次不等,有的幾個月發作一次。休息後可自行緩解,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小中風”是中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先兆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資料研究表明,患過小中風的人患中風的可能性要比未患過小中風者高16倍,頻發者會在不經意間悄悄地發展為完全性腦梗死,約10%的TIA患者一年內控制不好,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腦卒中如腦出血、大面積腦梗死等而有生命危險。醫學資料統計,已有這種發作而又未經適當治療的患者中,有1/3的病人在數年內有發展為完全性腦梗死或腦出血的可能;1/3由於長期反覆發作而損害腦功能。因此,目前臨床已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作為神經科急症進行處理。
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腦內及腦外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其次有血管狹窄、血液高凝狀態、微栓子脫落、微血管痙攣、高低血壓、心律失常、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頸椎病、糖尿病等多種原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症狀與缺血的部位有關,通常分為頸內動脈系統和椎基底動脈系統。“小中風”發作時症狀表現多樣,或一側肢體活動不利,麻木不適甚至癱瘓;或眩暈、視力減退、複視和共濟失調;或言語不利或完全不能說話等。中老年人凡突然出現上述症狀又很快恢復的,應高度警惕,尤其是同時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心臟病或頸椎病等疾病者,絕不可掉以輕心,否則當發生完全性中風時,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可能因此遺憾終生。立即到醫院神經專科進一步的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及時進行科學規範有效的治療,就診越及時,治療效果越理想,可以避免其症狀進一步發展導致腦梗死或腦出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多在體位改變、活動過度、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等情況下發病。本病臨床表現具有突發性、反覆性、短暫性和刻板性的特點。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要絕對臥床休息(水平位)保持情緒穩定,控制和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終止和減少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預防或推遲腦梗死或腦出血的發作,還應採取以下防治措施:
(1)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小劑量阿司匹林口服。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
(2)抗凝治療:若發現頻繁用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又無出血癥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療,常用藥物為肝素,雙香豆素等。
(3)擴血管治療:用腦益嗪、維腦路通、腦復康等對改善腦迴圈有效。除了用藥外,平時要積極加強體育鍛煉,保持精神愉快,積極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誘因,同時還可長期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E、複方丹蔘片或滴丸等藥。
(4)氣候變化特別是寒冷是中風的誘發因素,而中老年人對季節多變的氣候適應性差,因此,中老年人此時必須高度警惕中風等腦血管病的發生。小中風是腦中風的危險訊號,應予以高度重視。
(5)經腦血管造影發現有顱內動脈狹窄,用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和介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