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病科 主任醫師 陳經勇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療效十分確切的手術,但只把手術成功寄託在手術技術上而不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則不能達到手術應有的效果。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來說,功能鍛鍊與手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它關係到今後膝關節的功能和活動度。在醫生的指導下,功能鍛鍊開始得越早越好,且應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

  膝關節的伸直鍛鍊與屈曲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早期活動時感到疼痛是正常的,不能因怕疼而不敢活動,失去最佳的練習活動期(術後一週之內),而影響膝關節術後的功能康復。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鍛鍊)指導包括:肌力訓練、步態矯正、心理適應性及全身訓練等。

  (1)早期鍛鍊(術後0-7天)

  膝關節呈略屈曲功能位,冰袋外敷24小時,口服鎮痛藥物,術後6小時開始行肌肉功能鍛鍊具體如下:①股四頭肌靜力收縮訓練:患者平躺,下肢伸直,患肢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維持5秒再放鬆,一日十組;②伸膝抬高練習:下肢伸直,如同作股四頭肌練習,將腿抬離床面十幾釐米,維持5~10秒鐘,慢慢放下,重複此動作,直到大腿感到疲勞為止,一日3次;③踝關節伸屈練習:患者平躺在床上,肌肉放鬆,保持膝關節伸直,踝關節以勻速做1個跖屈和背屈為1組,保持8-10組每分鐘,每次做3-5分鐘,每天三次;④術後第2―7天開始做持續被動運動(CPM)鍛鍊,起始角度為0 度,終止角度為20 度,慢速一分鐘內一個屈伸,一天兩次,每次30分鐘。角度逐漸增加,速度也逐漸增加,第七天時角度為90-120度之間,每次鍛鍊完冰袋外敷1小時;⑤術後第2-3天拔引流管,第三天拄雙柺部分負重下地行走。

  (2)中期鍛鍊(術後8-14天)

  逐漸增加患膝的負重,但仍應拄拐部分負重,增加坐位屈曲練習:坐在椅子上,將毛巾放在新關節下,將腿儘量伸直,維持動作,堅持5秒,然後儘量屈曲膝關節,維持動作,再堅持5秒,不斷重複。

  (3)晚期鍛鍊(術後15-21天)

  重點是逐漸恢復患肢負重能力,開始行走和步態訓練,並加強患者平衡能力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股四頭肌和N繩肌的肌力增強訓練,採用等張、等長和等速肌力訓練方法。進行上下樓梯的訓練,早期主要依靠柺杖和健側下肢支撐上下樓梯。患肢逐漸從不負重過渡到部分負重。訓練時健側先上,患側先下;待患者適應後逐漸減少柺杖的依賴,最終能脫離柺杖,獨立行走。

  (4)家庭鍛鍊注意事項

  ①回家後,仍繼續做膝關節彎曲、伸張及肌肉復健運動;②保持傷口清潔乾燥,術後四周可淋浴,術後切口外側會有麻木感,這是正常的;③拔牙、感冒或其他疾病時,須告訴醫師曾換人工膝關節,以便給抗生素,預防感染;④一般手術後,六星期內患肢勿完全負重,三個月後不必用柺杖;⑤六個月後可游泳、打高爾夫及其他溫和性運動,但避免跳躍、蹲下、賽跑、網球、籃球等劇烈運動;⑥請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若有以下情形請速回門診檢查,如傷口有紅腫熱痛,有異常膿性分泌物。

  (5)步行練習注意事項

  正確的步行是幫助膝關節恢復的最好方法,開始時需要藉助步行器或柺杖行走。首先在直立時應感到舒適並能保持平衡,然後先把步行器或柺杖向前移動少許距離,術側膝關節伸直向前移動,先使足跟著地,身體前移,再將足部放平,最後由足趾離地。行走頻率、步伐距離及速度要均勻。當肌力和耐力都增加以後,可以逐步延長步行時間。

  (6)上下樓梯注意事項

  上下樓梯需要力量和協調能力,是增強肢體力量和耐力的最好鍛鍊,開始需要有人幫助,直到重新獲得足夠的力量和平衡協調性為止。

  (7)康復(鍛鍊)的一般要求

  由於病人的體質、病情、心理素質、主觀要求、手術過程等不盡相同,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應因人而異。另外,由於接受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均有膝關節長期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的病史,因此功能鍛鍊應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操之過急,避免發生不應有的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