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龔光

  您有行走後出現肢體乏力,痠軟,墜脹,疼痛,迫使你必須休息數分鐘才能繼續你的行程嗎?更嚴重者你有持續性腿痛,夜間常常抱膝而臥,夜不能寐嗎?更有甚者你有下肢出現色素沉著,潰瘍,發紺,趾端壞死嗎?如果你有上述表現,您很有可能被“下肢缺血性疾病”所困擾。
  何謂“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因動脈狹窄、閉塞、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導致血流不暢,下肢血供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遠端肢體缺血癥狀、重者可能出現肢體壞死;同時、也包括靜脈迴流障礙所導致遠端肢體瘀血,腫脹,代謝障礙,出現肢體缺血癥狀、重者遠端肢體仍然可出現壞死。因此、下肢缺血性疾病既有動脈疾病因素引起的肢體缺血;也有靜脈疾病因素引起的肢體瘀血。
  動脈缺血性疾病識別與範疇
  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腿痛,病變肢體皮溫降低、蒼白、動脈波動減弱甚至不能捫及,麻木、活動受限。下垂和休息肢體疼痛或能減輕,抬高肢體或行走距離增加出現或加重肢體疼痛。通過血管彩超及下肢血管CT三維重建,能夠明確動脈疾病部位、原因、嚴重程度。動脈缺血性疾病涉及範疇主要如下: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常常具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背景,具有吸菸等危險因素,下肢疼痛等缺血癥狀呈逐漸加重,由間歇性跛行向持續性靜息痛、肢體缺血壞死發展。

  2、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好發於中青年,具有長期吸菸歷史,同時有家族聚集傾向,對菸鹼反應敏感,這部分疾病在80年代及以前常見,現在逐步減少,主要表現下肢缺血表現常合併血栓性淺靜脈炎。
  3、  急性動脈栓塞
  下肢急性動脈栓塞可導致肢體急性缺血,側枝迴圈來不及建立,6-8小時可出現栓塞遠端肢體肢體不可逆性壞死,起病即有上述動脈缺血的典型表現,疾病的預後取決於就診的早晚及處理的及時,儘早取栓及置管溶栓是治療急性動脈栓塞的原則,但是、起病超過6-8小時,取栓效果有限,且容易導致肌病腎病綜合徵,死亡率及截肢率均增高。
  4、  雷諾綜合徵
  因情緒、精神緊張、寒冷刺激等誘發,出現肢端蒼白、疼痛、脈搏不能捫及、麻木、麻痺等表現。
  5、  動靜脈瘻
  動靜脈瘻因動脈與靜脈之間有異常血管直接通路,導致動脈血經瘻口直接回流入靜脈,而導致動脈遠端肢體血供不足,引起缺血癥狀、重者可引起遠端肢體壞死。
  6、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累及肢體中小血管,出現硬化、閉塞,導致肢體供血不足,出現肢體疼痛、色素沉著、潰瘍、甚至壞疽。因此、糖尿病足與動脈硬化閉塞有聯絡又有差別。因其累及血管為更為細小的中小血管,治療難度較後者增加。

  靜脈缺血性疾病識別與範疇
  靜脈缺血性疾病表現為逐漸加重的間歇性肢體沉重感、痠軟、乏力,向持續性肢體疼痛發展,下垂及活動肢體加重,抬高及休息肢體可相對減輕,患肢皮溫較對側肢體增高,肢體較對側增粗,可出現青紫、色素沉著,潰瘍或壞疽。
  1、  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後遺症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不正常凝結,好發下肢,目前我國的發病率尚無確切的統計資料,華東四省一市血管病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為8.72%,而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後遺症佔29.3%,因此推測我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後遺症病人不低於3000萬。深靜脈血栓急性期如不及時診斷和處理,一些患者可因下肢重度瘀血腫脹壞死,而被迫截肢;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美國每年死於肺栓塞者約10萬人。此外、未能及時、正確處理者,多數不能倖免慢性血栓形成後遺症的發生,造成患者因下肢瘀血而出現長期間歇性或持續性腿痛,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力,嚴重者可致殘。
  2、下肢淺靜脈曲張(中-重度)
  詳見上一期三江週刊。
  3、  血栓性淺靜脈炎
  血栓性淺靜脈炎在臨床上常見,可引起下肢顯著不適及功能受限,雖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復發而長期存在,文獻報道,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病例中,約11%血栓蔓延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表現為沿靜脈走向部位出現疼痛伴有條索樣結構或結節,常合併靜脈周圍炎症反應而引起累及靜脈發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