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口腔科 主任醫師 楊凱

  腮腺腫瘤為口腔頜面外科的高發病之一,術後易復發和區域性畸形明顯。近年來在腮腺腫瘤個體化根治性手術治療和術後畸形修復及併發症預防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

  一、在個體化根治性手術治療方面取得顯著效果

  腮腺腫瘤中約80%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是一種介於良惡性之間的臨界瘤,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是:若瘤體位於腮腺淺葉,即行面神經解剖連同瘤體和腮腺淺葉全切;若瘤體位於腮腺深葉和峽部,即行瘤體和腮腺全切除。傳統手術方式雖然符合腫瘤外科原則,但術後面畸形嚴重,腮腺功能完全喪失。針對以上情況,我科通過對腫瘤及瘤體周圍腮腺組織進行連續病理切片研究發現: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對周圍腺體的出芽侵潤一般不會超過0.5cm,結合長期臨床實踐,我科採用根據瘤體直徑大小和生長部位不同選擇不同術式:若瘤體直徑小於3.5cm的患者,我科選用瘤體加周圍腺體部分切除或瘤體加腺體下極切除;對瘤體直徑大於3.5cm的患者才行常規瘤體和腮腺淺葉全切術;對瘤體位於深葉患者,我們保留腮腺淺葉和導管行瘤體加深葉切除,我科用以上改良手術方式通過對大量患者術後的長期隨訪證實達到了與傳統治療方法同樣的療效,但大大地降低了區域性凹陷畸形,減輕了對面神經的損傷,同時儲存了部分腮腺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目前該手術治療方式的正確性也被眾多的國內外其他學者所證實。

  二、在術後畸形修復及併發症預防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對腮腺惡性腫瘤和大型腮腺混合瘤必需行連同腫瘤在內的腮腺全切術,術後產生嚴重的面部凹陷畸形,許多患者出現味覺出汗綜合症。我科近年來採用胸鎖乳突肌瓣旋轉充填等修復方法,經臨床實踐證明:該方法對消除術後面部凹陷畸形和味覺出汗綜合症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改進手術入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面部切口瘢痕

  常規腮腺手術切口是在腮腺區和頜下行“S”型切口,該切口雖然手術視野暴露好,但術後切口瘢痕明顯,我科近年來對該切口進行了改進,採用角型切口(即從耳屏上方處,向下沿耳屏遊離緣至耳垂,再由耳垂前皺紋繞過耳垂至耳垂後溝,再轉向後方耳後區進入髮際內),該切口不僅能較好地暴露手術視野,而且術後手術區不留明顯的切口瘢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