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住院醫師 楊帆

  衛生部腫瘤防治辦公室在《國家癌症控制策略研究報告》中釋出最新警示:肺癌是我國第一大癌症,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均佔第一位。

  我國有3.5 億菸民,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程序加快,空氣和環境汙染日趨嚴重,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將會持續增高,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健康問題。肺癌預後與臨床確診時的分期密切相關。Ⅰ期肺癌患者手術後5 年生存率為60% ~ 70%,Ⅱ~Ⅳ期肺癌手術後5 年生存率則從40%降到5%,因此,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低劑量螺旋CT 篩查肺癌

  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I-ELCAP)的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螺旋CT 在年度體檢時發現的肺癌85% 為臨床Ⅰ期肺癌,篩查發現的早期肺癌手術治療後5 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近期公佈的美國國家肺癌篩查實驗(NLST)結果顯示,相比X 射線胸片,應用低劑量螺旋CT 掃描篩查肺癌可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這相當於所有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人數。NLST 資料資料顯示,應用X 射線胸片和痰細胞學定期篩查未能降低肺癌死亡率。與普通X 線相比,CT 在發現外周肺部小結節病變方面更加有效,其檢出肺內小結節的能力是普通X 胸片的10 倍。研究證實,同以往的應用胸部X 線加痰細胞學檢查相比,低劑量螺旋CT能夠發現更多的可以治癒的早期肺癌。

  低劑量螺旋CT 篩查發現的肺癌多數為無臨床症狀的早期周圍型肺癌,而早期中心型肺癌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刺激性咳嗽或血絲痰,甚至咳血等呼吸道症狀。對此類患者,利用痰液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和纖維支氣管鏡、尤其是熒光內鏡技術進行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

  肺癌的發病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菸草已被證明為肺癌發病的主要致癌因素,大約90%的肺癌被認為是由於吸菸而引起。重度吸菸者(每日吸菸25只以上)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50 倍。歐美國家的經驗表明,有效地控煙政策能使全社會的吸菸率降低,進而使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早期肺癌的微創外科治療

  肺癌外科治療近年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最具代表性的是微創傷胸外科技術的出現和普及。微創傷胸外科手術主要包括3 種手術方式,即胸腔鏡手術(VATS)、胸腔鏡輔助小切口Hybrid 手術和微創肌肉非損傷開胸術(MST)。在美國,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佔到了全部肺葉切除手術的20% 以上。

  目前認為,臨床Ⅰ期的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VATS 最佳適應證,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中淋巴結清掃的數量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均無明顯差異。術後出現肺部和心血管系統併發症的機率明顯低於傳統開胸手術,術後胸腔閉式引流管保留天數及住院時間也較傳統開胸手術明顯縮短。

  另一方面,患者咳嗽排痰無明顯障礙,術後肺功能得以較快恢復。由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牽頭的中美肺癌術後輔助化療多中心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VATS 術後住院天數短於傳統開胸手術,開始輔助化療的時間明顯早於開胸手術,且輔助化療的完成率明顯增高。

  早期肺癌VATS 肺葉切除術在我國各大醫學中心已經廣泛開展,依據各中心胸腔鏡器械配置情況,術者技術培訓經歷和掌握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地區患者不同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開創性地發展出了各自獨具特色的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方式:如以華西醫院劉倫旭為代表的“單向式”術式,解放軍總醫院初向陽為代表的“單操作孔”術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俊的“王氏手法”等等。

  隨著技術的不斷熟練,經驗豐富的胸外科醫師已能應用胸腔鏡微創技術完成更加複雜的胸外科手術如支氣管袖式肺葉切除,肺動脈等大血管切除重建等。我國學者開始嘗試將胸腔鏡微創手術的適應證擴大到臨床Ⅱ期和Ⅲ期NSCLC,臺灣和廣州已經就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VATS肺葉切除手術只是改變了肺癌的手術方式(手術入路),肺癌的外科治療效果並未因此得以顯著改善,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顯示,VATS 肺葉切除術治療臨床Ⅰ期周圍型NSCLC 的療效等同於既往傳統開放手術結果,因此將VATS 肺葉切除術應用於肺門淋巴結轉移、特別是縱隔淋巴結轉移的臨床Ⅲ期NSCLC 應抱謹慎態度。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的NSCLC 臨床指南從2006 年起推薦VATS 肺葉切除術作為早期肺癌外科治療方式的選擇,同時明確指出,其前提是不能違背腫瘤外科和胸外科原則,更不能以犧牲手術質量作為妥協。

  胸腔鏡輔助小切口Hybrid手術需要額外做一個肋間小切口,術者通過撐開的肋間在鏡下和直視下交替進行操作。Hybrid手術可充分結合傳統開胸肺切除技術和腔鏡技術,大大減少一次性器械的使用,有效降低醫療費用。目前,在國內開展胸腔鏡輔助小切口Hybrid 肺切除手術較VATS 肺葉切除更為普遍。胸腔鏡輔助小切口Hybrid 手術與VATS 的適應證、禁忌證和併發症基本相同, 在兩者之間選擇時,應強調個體化,注重患者的療效和安全,不要一味追求純胸腔鏡肺切除。

  不損傷肌肉開胸手術保留了背闊肌的完整性,將前鋸肌沿纖維方向分開,不切斷肌肉和神經,病人術後疼痛明顯減輕,住院時間較傳統開胸手術顯著縮短。熟練掌握這種手術技巧的高年資醫師可以完成支氣管袖式成形、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靜脈重建術。

  亞肺葉切除治療早Ⅰ期肺癌

  隨著肺癌篩查專案的開展和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特別是螺旋CT 普及應用,臨床上可以發現更多的早Ⅰ期肺癌,尤其是肺部毛玻璃樣不透光結節(GGO)的確診逐年增多。通過對GGO 影像和病理對比以及其臨床生物學行為研究發現,這是一類特殊型別的肺癌,侵襲程度輕微,較少發生轉移,預後極好。

  來自日本的資料顯示,對此型別的T1aN0M0 肺癌行侷限性切除(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5 年生存率可達90% 以上,極少發生區域性復發和遠處轉移。其病理結果多為細支氣管肺泡癌。2011 年初,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美國胸科學會(ATS)和歐洲呼吸學會(ERS)聯合發表肺腺癌新分類建議,推薦不再沿用細支氣管肺泡癌名稱,而以腺癌原位癌(AIS)取而代之,與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一同稱為浸潤前病變。

  日本臨床腫瘤協會(JCOG)正在進行兩個關於亞肺葉切除(包括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治療直徑<2 cm的T1aN0M0 早期周圍型肺癌尤其是影像學表現為毛玻璃樣不透光病變的前瞻性臨床研究。JCOG 0804 是一項Ⅱ期臨床研究,觀察肺楔形切除治療純磨玻璃樣病變或實性部分小於25% 的混合性磨玻璃樣病變的治療結果,計劃入組300 例患者,觀察終點為任意位置的復發或轉移。

  JCOG 0802 是一項Ⅲ期臨床研究,入組標準為直徑<2 cm 的部分實性磨玻璃樣病變或實性結節,按醫學中心、性別、組織學型別以及病變形態(部分實性磨玻璃樣病變或實性結節)分層,隨機分為肺葉切除組和肺段切除組,計劃入組1100 例患者,主要預後終點為總體生存率,次要終點為手術後肺功能。

  無獨有偶,受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資助,美國外科學會腫瘤學組(ACOSOG)、西南腫瘤協會(SWOG) 和放射腫瘤協會(RTOG) 聯合組織實施的CALGB 140503 研究正在進行,這同樣是一項比較肺葉切除和亞肺葉切除治療直徑<2cm 的T1aN0M0 早期周圍型肺癌的Ⅲ期前瞻性臨床研究,並儘可能應用視訊輔助胸腔鏡進行手術。計劃入組1300 例患者,主要和次要預後終點分別為總生存率和肺癌無進展生存率。預期以上三項臨床研究將對T1aN0M0 早期周圍型肺癌的外科治療策略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早期肺癌非手術治療

  雖然微創外科技術的進步使部分高齡和/ 或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有機會接受根治性外科手術治療,但仍有一些超高齡和/ 或心肺功能差的患者無緣手術根治。近年來出現的微創物理靶向治療技術給這些患者帶來了長期生存的希望。

  射頻消融( RFA)

  RFA 是應用消融電極,在CT 引導下經皮穿刺,或者在手術過程中、胸腔鏡下,使射頻電極進入實體腫瘤組織中心,通過射頻輸出,使病變區組織溫度達90℃以上發生凝固性壞死,最終形成液化灶或纖維化組織,從而達到區域性消除腫瘤組織的目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300 例CT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研究資料顯示,99%的患者均能順利完成操作,無治療相關死亡發生。

  有資料顯示:NSCLC 射頻消融後1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別為92% 和73%,其中Ⅰ期NSCLC 的2 年生存率高達92%。另外,對於肺轉移癌,CT 引導下射頻消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結直腸癌肺轉移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別為91% 和68%;其他惡性腫瘤肺轉移的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別為93% 和67%。

  對於應用CT 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早期NSCLC,必須要經過有胸外科醫生參加的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CT 引導下射頻消融僅適用於不能夠接受胸外科手術的高齡或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術的老年肺癌患者,早期NSCLC 仍然是首選外科手術治療。RFA 術前先行CT 引導下肺穿刺活檢,明確病理型別並常規檢測肺癌相關基因如ERCC1、RRM1和EGFR等,以便射頻消融術後部分患者需要結合應用化療或靶向藥物實施個體化治療,以期達到延長生存期目的。

  體部立體定向放療( SBRT)

  SBRT技術運用多個射野的複雜成像技術使多個射野在腫瘤部位交叉集合從而在腫瘤區域性形成較常規放療更高的照射劑量。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SBRT可以改善早期不能手術肺癌患者的區域性控制率和總生存率,3 年原發腫瘤控制率為97.6%。但遠處複發率較高為22.1%,非鱗癌且腫瘤體積較大者似乎遠處復發的風險較大。該研究報道的3 年無進展生存率為48.3%,總生存率為55.8%。

  SBRT同樣適用於不能接受外科手術的T1aN0M0早期周圍型肺癌。既往研究發現,即便是臨床診斷的直徑<2 cm的T1aN0M0早期周圍型肺癌,通過手術證實其淋巴結轉移率高達20%左右,而SBRT不能做到對區域淋巴結的治療,導致這部分患者放療後區域性復發或遠處轉移。

  結語

  到目前為止,外科手術仍然是早期NSCLC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目前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途徑。術後通過檢測肺癌相關基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相結合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術後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