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袁容娣

  “用心擦亮心靈的窗戶”

  “今天的視網膜手術,其中有一位七十幾歲的老大爺,右眼失明多年,現在左眼視網膜脫離視力急劇下降,我們選擇方案時謹慎又謹慎,手術時仔細又仔細。手術很順利,希望老人在光明中度過有生之年。”

  這段文字來自袁教授的個人網路主頁,字裡行間是一位醫者對這份職業的虔誠。在主頁的歡迎詞中她還寫道:“用心擦亮心靈的窗戶。”回望在眼科工作的二十餘年,袁教授自豪地說:“這麼多年來,我感受到了每一位病人對我的尊重,因為他們也體會到了我的真誠。”

  袁教授門診量很大,有時一個上午要看七八十個病人,並且常常為遠道而來的患者加號。袁教授說,很多四川、貴州等外地的病人,來重慶看一次病挺不容易的,我寧願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儘可能為他們解決問題。此外,她每年還有八百餘臺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工作強度可想而知。儘管如此,袁教授仍然堅持認真、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患者,從業以來收到無數患者真心的謝意。

  保全病人的眼睛,就是拯救他的家庭

  袁教授最擅長玻璃體視網膜疾病外科治療和眼底病診治,顯微鏡下的她,憑藉靈巧的雙手為無數病人帶去了光明。“有一位獨眼病人剛剛出院,病人家裡條件差,一隻眼睛已經無法挽救,另一隻眼睛也失明才來就診。但令人欣慰的是,最終我們還是保住了他的一隻眼睛,也拯救了這個家庭。”而袁教授提到的這位病人就患有玻璃體視網膜疾病。

  這位男性病人四十來歲,已經在外院做過多次手術,醫生們認為已經沒有希望了,病人在絕望中找到新橋醫院。袁教授接診了這位病人,為他做了相關眼部檢查,並制訂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手術後,他已經能夠外出打工掙錢,一家人又恢復了往日的歡笑。

  一位曾經雙目失明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的老婆婆也在袁教授這看病。第一次就診時,老婆婆一聽要手術,血壓馬上飆升至200mmHg,醫生們都拿她沒轍。袁教授親自前去為她做心理輔導,手術時又請來內科及麻醉科的醫生協助,手術順利完成。如今老婆婆的視力已經逐漸恢復,可以獨自來醫院複診,同時她還介紹了許多患眼病的親朋好友前來就診。

  在談及老婆婆的病例時,袁教授不忘向讀者提醒:“‘糖網’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它對視力影響很嚴重。許多糖尿病病人不知道二者的關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最終導致失明,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年一定要檢查一次眼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袁教授或開講座或做培訓,為患者及眼科醫生普及大量“糖網”的知識,讓更多的患者瞭解“糖網”。

  最先抵達汶川災區的女醫生

  作為一名軍醫,袁容娣教授不僅履行著醫生的職責,還堅守著一名軍人天職。1998年,袁教授參加“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國家醫療隊,赴西藏昌都為當地患者做白內障手術。忍受著4500米海拔帶來的高原反應,袁教授連續工作一個月,為400多位病人進行了白內障手術。

  “當地交通不方便,有的病人趕了三四天的路才找到我們,讓我們很感動。其中有一天,我們連著做了七十幾臺手術,雖然已經很累,但那份成就感還是讓我們興奮得睡不著覺。很多藏民為我們獻上了哈達,端來了香噴噴的犛牛肉,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肉了!”回憶起十幾年前的場景時,袁教授的臉上仍然流露出那份滿足感。

  十年之後的2008年,汶川發生8級地震。袁教授積極請願加入第三軍醫大學汶川地震醫療救援隊。在前往災區的路上,她和戰友們驅車走過亂石翻滾的山澗,在白雪皚皚的夾金山中繞行,幾次還險些掉進河裡。歷經險途,他們成為最先抵達汶川災區的救援隊,而作為其中唯一一名女性,袁教授也成為了最先抵達汶川災區的女醫生。地震過後,到處灰塵滿天,結膜炎疫情一觸即發。袁教授和戰友們奮勇深入一線災區進行診治和防疫工作,不僅救助了幾百名受傷災民,還阻止了大規模結膜炎疫情的爆發。

  無論是和病人交流時的真誠,還是治病救人中的嚴謹,在袁教授看來,都來源於她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而人生中的這兩次特殊經歷,更是讓她體悟到一位醫者的價值,使她更加珍惜這份職業所帶來的幸福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