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臟外科 副主任醫師 許鎖春

       一、主動脈夾層(AD)概述
  AD是具極高死亡率的災難性心血管疾病。據估測美國每年新增的急性AD達2000例以上;就我國居民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下,加之其他危險因素合併存在而言,估計發病率會更高。由於AD尤其是急性者病情危重、進展迅速和預後很差,而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迄今,AD的病因還不甚清楚。儘管AD的始動因素是內膜破裂,但這種疾病並非內膜病變。基因結構異常或其他未完全識別的遺傳因素,使血管中層纖維病變,導致彈性缺失或薄弱,這可能是根本原因。內皮細胞和基底膜本身沒有明顯的固有張力,在缺乏中層纖維適當的機械支撐下,由於高速血流衝擊與血管張力影響,因此而容易發生內膜撕裂和夾層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可通過不同方式損害血管中層;先天性因素如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縮窄後擴張,血管壁薄弱和張力增加,且往往伴有持續的高血壓。諸如此類內在因素的存在,在突發的血壓升高基礎上,也很容易引起內膜破裂。
  因此,臨床上AD常見於有高血壓病史者、肥胖或“結實”的青壯年人(當然血壓正常和清瘦者也時有發生)。根據報道,國內患者普遍較歐美和日本人年輕,患病人群中男性似乎高於女性,而且近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高趨勢。

  二、AD的診斷
  主要依據病史、症狀和體徵,以及影像學等檢查作出AD明確診斷。
  1、疼痛:
  夾層發生時幾乎所有患者的症狀都是突然發生的劇烈胸痛。只有在很小一部分患者中,由於動脈粥樣硬化、中層退行性變嚴重或反應遲緩(鈍)的老年人,其疼痛可能較輕。根據假腔發展情況,疼痛可轉移至背部、肩胛間,並向下延伸至腰背部甚至腹股溝處。一旦假腔有出口,真假腔之間壓力趨於平衡時,銳性疼痛可變為持續性鈍痛。這種典型的疼痛症狀和性質是區別於其他疾病的主要特點。
  2、其他臨床表現:
  伴隨疼痛症狀的同時,患者常表現煩躁不安、恐懼、焦慮、頻死感或神情淡漠等,有時伴全身大汗、面板溼冷、面色蒼白、呼吸急促以及暈厥等“體克”徵象。臨床上雖有休克表現,但血壓可以不下降或可能升高;突然出現的肢體末梢面板溫度低,動脈脈搏強度不一或一側消失,血壓不對等,是AD另一個有意義的體徵。
  另外,主動脈上重要分支受侵發生灌注不良時,可出現相關的症狀和嚴重併發症。對於較年輕的,沒有明顯的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高度懷疑AD。
  3、一般性篩查:
  包括胸部X線和心電圖,雖然不是特異性或診斷性檢查,但X線有時顯示縱膈增寬、主動脈迂曲和心包積液時心影增大;心電圖可顯示下壁心肌缺血,提示夾層累及右冠狀動脈。心電圖正常而胸痛嚴重,本身也是一種提示。

  如果經胸超聲心動圖(TTE)顯示升主動脈和根部擴張,有內膜撕裂的活瓣片,將提示AD診斷。TTE影象質量較差或難以實施時,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EE)幾乎總是可以準確診斷AD及其型別,但TEE宜在麻醉狀況下進行。
  4、重要影像學檢查:
  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作為AD首先考慮的檢查手段,是由於其普及、耗時短、經濟和方便等優點;其不足之處是需要應用造影劑,敏感性欠佳,另外難以評估主動脈上分支血管受累和內膜破口等情況。CT血管成像(CTA)目前可以成為AD診斷的首選方法。CTA不僅提高了診斷AD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做出AD準確診斷,而且可對全程主動脈及其分支進行三維影象重建,全面地顯示內膜片、真假腔和分支血管受累的形態學特點等,直觀地再現病變的範圍和程度。CTA可以作為在決定治療方式之前的唯一檢查依據。
  磁共振成像(MRI)也能顯示夾層,成為診斷AD成熟而有效的無創性技術,可用於對造影劑過敏或有腎功能不全的病例。由於其不能隨時就緒、費時長和高磁場技術要求,MRI至少不應當作為AD的首選診查手段。

  三、AD的治療
  1、一般性治療:
  AD一經確診,首要處理措施應當是以減輕疼痛、控制血壓和心率為基礎的內科治療。AD的形成和進展不僅取決於血壓的升高,同時也和左心室射血速度有關。因而不宜單獨應用血管擴張劑,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加速,增加左室射血速度並加劇AD擴大。理想和標準的控制病情方法是血管擴張劑和β受體阻滯劑的聯合應用。血管擴張劑以尼卡地平較硝普鈉為好,前者毒性小、安全性高;β受體阻滯劑首選艾司洛爾。
  2、外科治療:
  一且診斷Stanford A型(即DeBakeyⅠ或Ⅱ型)AD,患者應該被轉運到能夠迅速進行手術的醫院。對於急、慢性A型AD者無症狀時採取觀望態度是錯誤的,積極地儘早手術才是正確的抉擇。A型AD自然預後很差,傳統估計急性A型夾層發病後48h內患者死亡率高達80%。對夾層向近端剝離已造成心包填塞者;累及冠狀動脈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者;引起主動脈瓣中度以上反流和左心衰竭者;以及夾層向遠端剝離累及頭臂血管、腹腔分支血管,造成分支阻塞和灌注障礙而發生各種併發症者,均是急診手術的適應徵。
  3、內科或介入治療:
  與A型AD比較,B型者危險性要低得多,以往乃至目前仍然以內科或介入治療為主。這是因為一直未能證實外科修復對B型穩定性患者的療效較內科或介入治療優越多少。但對已形成動脈瘤的B型夾層仍要考慮外科手術,目的是預防或減輕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